基督徒生活在一個充滿隱喻的世界裡。人世間,每一個美好的事物都在用某種方式告訴我們神的真理:婚姻指向我們與基督永遠的聯結;養兒育女使我們少許體會到何爲天父之愛;珍饈佳餚讓我們渴望著屬靈盛宴:耶穌自己。我們在這個世上的經歷既指向我們在永恆中的生活,也與之相對立。
然而,生活在一個處處皆隱喻的世界裡,並不意味著我們就知道如何解讀隱喻。聖經說耶穌是「生命之糧」(約 6:35),義人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這種理解大多數時候都很有道理,它們對基督徒來說可能是不言自明的真理,優美動人的文字;但如果我們只是浮光掠影般地掃過聖經這些充滿詩意的隱喻,我們就幾乎沒有觸到神深邃的用意。如果我們的人生,就像神設計的那樣,是一個將要成真的隱喻,那麼我們不僅要好好地活,還要好好地解讀,這是我們永恆的目的。
基督徒需要理解聖經的隱喻,喬伊·瑪麗·克拉克森(Joy Marie Clarkson)的新書《你是一棵樹:各種培養生命、思考和禱告的隱喻》(You Are a Tree: And Other Metaphors to Nourish Life, Thought, and Prayer)恰逢其時,給我們好好地上了一堂解讀課。她深刻思考了聖經中許多廣爲人知(因此常被忽視)的隱喻,她的這些有亮光的洞見讓我們看到,基督徒必須要更精心地解讀隱喻。
克拉克森引導我們深入探究一些隱喻——人是一棵樹,智慧是亮光,愛是一種病,創造是誕生等等。這些隱喻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克拉克森卻發掘出許多的真理,在平常之中找到深奧。比如說,樹木有根系,這提醒我們,「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樹在緩慢地往深處扎根」(46 頁)。一棵樹從其周圍的同類樹木中吸取養分,這就好像人類在社會集體中才能茁壯成長一般。
讀聖經隱喻就是在讀世界,或者說,從一種最直白的意義上去「理解」世界,就如克拉克森所說的,去了解這些「駕馭在我們之上」的奇觀。在《你是一棵樹》中,閱讀就是端詳;學習就是敬拜。
美國亞馬遜網站這樣介紹這本書:
《你是一棵樹:各種培養生命、思考和禱告的隱喻》
喬伊·瑪麗·克拉克森
有時我們把自己描寫成一棵樹。萬事順利時,我們說自己根深葉茂,果實累累。困苦窮乏時,我們形容自己枯萎凋謝,與世隔絕。我們這些描繪自己的方式很重要,因爲它們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你是一棵樹》探討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隱喻如何塑造我們的思考,禱告和生活。喬伊·瑪麗·克拉克森將對人類共同經歷的沉思、詩歌、聖經和基督教傳統編織在一起,探索隱喻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智慧、安全感、愛、變化和悲傷等事物。
伯大尼出版社(Bethany House),208 頁。
克拉克森仔細解讀隱喻,爲此她不僅僅引用聖經,而是廣徵博引,從哲學、中世紀靈修作品、現代文化、乃至文學作品,博採眾家之長,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聖經。《你是一棵樹》並不只是聖經隱喻的解析,它也是一本教育西方思想的好書。
引用聖經之外作者的觀點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聖經的永恆真理,這種做法並不新鮮。真要說點什麼的話,那就是這種做法我們已經習以爲常了。雖說聖經不需要用聖經之外的資源來教訓,教導人學義(提後 3:16-17),傳道人也經常揀取些世俗的電影或新聞片段揉合到講章中,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聖經,但是,世俗藝術到底是如何幫助人理解神既全備又有權柄的話語呢?聖經又是如何看待世俗思想的目的呢?
克拉克森指出,隱喻的喻意並不可以無限延伸和拓展。知道隱喻有其侷限性,「我們就必須仔細研究隱喻,知道隱喻與我們想要描繪的東西不一樣。隱喻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但是它們應該讓我們更關注隱喻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樣我們就不會被隱喻本身所蒙蔽或迷惑。」(21 頁)
克拉克森的闡釋方法從脫離聖經語境開始:她從聖經中提取一個隱喻,借助其他思想家的亮光照出隱喻的多層含義,然後將這些含義重新整合併回歸聖經原點。比如愛是一種疾病這個隱喻,克拉克森從柏拉圖的《菲德羅篇》(Phaedrus)汲取靈感。柏拉圖認爲,愛,如果沒有了慾望和激情,就能讓我們更接近事物的理想樣式(用柏拉圖的話來說,就是形式)。克拉克森藉著屬靈的洞見智慧地詮釋了柏拉圖的這段文字。
她這樣寫道:「當愛掌管一切,自有一種美妙;愛是一種瘋狂,是的,它是一種可傳染的疾病。但是,愛能把我們帶出自己的安全圈。」(109 頁)愛捕獲人心,它可以救贖人,因爲愛能夠治死自我,讓新生命得以出現。通過隱喻,克拉克森看到了神的影子,而非基督徒只看到了愛之美好。
隱喻想要達到一個目的:通過人類有限的語言來抓住一縷超越。克拉克森在本書開頭簡短地提到這個侷限性:「當我們用隱喻來表達時,我們很清楚,在某種程度上,文字無法包含神宏大榮耀的本質,當我們嘗試用『直白的文字』來描述某樣事物時,它反而更不清楚了。」
她用一個帶括號的例子來解釋這個悖論:說神是(不是)石頭,就是承認作爲一個具體的事物,石頭具有神的某種特質,即使神壓根就不是石頭。就這樣,隱喻捕捉到了神的超越,也讓人的思想理解了這種超越。
畢竟,神就是所有隱喻的源頭。正如克拉克森建議的「神創造了一切,一切都出於神」(29 頁)——這就包括語言這種有限的資源。克拉克森解釋說,隱喻將我們帶到一切的源頭——神自己:「神是不是讓我藉著祂的造物(隱喻),透過這扇窗戶來看到祂的榮美?」(29 頁)換句話說,對隱喻的世俗解釋不會僅僅指向一個世俗的思想,它會讓我們聽到神的迴音。《你是一棵樹》將文學藝術與聖經隱喻結合起來,充滿了關於基督與文化的各種洞見。
所以,要回答「世俗思想能給神大有權柄的話語帶來什麼?」這個問題,答案可長可短。世俗思想爲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大的詞彙庫,它擴展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讓我們用一種基督教世界觀之外的方式去思考,而這種思考也是聖經鼓勵我們去嘗試的(林前 9:19-23)。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化敘事。隱喻式思考讓我們以新的眼光去看待造物,讓我們的視野更加廣闊,讓我們的思想更加謙卑。唯有藉著謙卑,我們才能夠更多地了解世界,了解神。
克拉克森深入探討了各種意象的含義——生命的「旅程」,安全的「堡壘」,神賦予的人格的「樹性」(tree-ness)——並提出了深刻且廣泛的見解。她在每章的結尾處爲讀者提供了一些值得繼續研究的藝術和文學作品,而且還做了簡要評述。
克拉克森讓我們看到,一個小小的隱喻居然可以引出如此多關於神和受造物的知識。《你是一棵樹》悄悄地指出了一個更偉大的真理:關於神,我們需要了解的還有很多。儘管隱喻的寓意深刻廣闊,它依然只是滄海一粟,驚鴻一瞥,只能讓我們略微體會到神的形像和祂的榮美。
克拉克森對聖經隱喻的深入探討,對基督徒,對我們通過文學藝術來學習世界有著深遠的影響。《你是一棵樹》鼓勵我們從思考和研習的角度來學習文字和話語,讓我們在這個越來越低看文學藝術的世界裡,關心這門正在失落的藝術。
如果神是一位作家,那我們就要做忠心的讀者,倡導人類的創造力。因爲文學和藝術一直都屬於神。是祂將它們寫入了歷史。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網站:Let the Bible's Metaphors Shap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