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90 年代末,蘇聯解體後的幾年裡,作爲一名年輕的基督教歷史學家,我在俄羅斯的生活既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倍感振奮。當時,許多檔案館已經對外開放,但面對大量解密的文件和越來越多想要查閱這些文件的西方博士生,檔案管理員們忙得焦頭爛額。
作爲一個在冷戰後期成長起來的基督徒,我對一個現象感到非常好奇:在這個曾經封閉的社會中,人們竟然可以公開談論宗教信仰,甚至進行公開的禮拜活動,而不必擔心遭到報復。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曾認爲,蘇聯對生活在「鐵幕」後的數百萬公民在經濟和宗教自由方面的壓制是根深蒂固的。然而,後蘇聯時代的研究表明,這種壓制並非鐵板一塊。在 20 世紀的蘇聯,就像在任何時代和任何地方一樣,人的能動性和精神在最不可能的地方依然頑強地生存並展現出來。
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歷史系副教授傑弗里·哈迪(Jeffrey Hardy)在其新書《在古拉格尋找神:蘇聯勞改體系中的基督教歷史》(Finding God in the Gulag: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the Soviet Penal System)中,採用了一種個人化的歷史敘述方式。他之前的作品《斯大林之後的古拉格》(The Gulag After Stalin)講述了蘇聯領導人尼基塔·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時期古拉格轉型的官方歷史。而《在古拉格尋找神》則深入挖掘了 20 世紀大部分時間裡生活在古拉格集中營中的囚犯們的個人希望、夢想和精神體驗。這些故事值得被單獨記錄,成爲歷史的一部分。
《在古拉格尋找神:蘇聯勞改體系中的基督教歷史》(Finding God in the Gulag: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the Soviet Penal System)
傑弗里·S.哈迪(Jeffrey S. Hardy)著
《在古拉格尋找神》講述了這些囚犯如何將自己的苦難視爲神旨意的一部分,或將其看作末日降臨的徵兆。
對許多人來說,善與惡的鬥爭是如此真實。可是,對另一些人而言,在蘇聯勞改營的殘酷環境中爲生存而掙扎,引發了他們的懷疑、絕望,並最終導致了他們放棄信仰。然而,也有許多人在勞改營中通過其他囚犯的宣教活動皈依了基督,他們在信仰中找到了盼望、慰藉和歸屬。
牛津大學出版社,280 頁
傑弗里·哈迪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找到一個總體主題,將囚犯的個人故事與蘇聯政府的官方勞改政策結合起來。蘇聯政策存在於兩個層面:一是紙面上的官方規定,二是由不同的人以不同方式執行這些法規而造成的不統一。這正是歷史的本質,因爲人類是歷史的主要參與者。
根據 1918 年至 1919 年倖存的文獻記載,囚犯的禮拜活動更多是即興發揮和地方自主決定的結果,而非預先制定的政策。尤其是在早期,蘇聯官員在囚犯是否可以做禮拜、做禮拜的頻率,以及是否沒收教堂財產(如圖標,特別是那些由修道院改造成的勞改營中遺留的物品)等問題上,給予了一定的靈活性。哈迪指出:「鑑於中央司法部門缺乏明確的指示……宗教生活在一些蘇聯監獄和集中營中蓬勃發展也就不足爲奇了」(27 頁)。
宗教生活?蓬勃發展?在集中營裡?這些概念似乎相互矛盾。但在蘇聯,個人與政治之間常常存在矛盾。即使在祕密警察的樣板集中營——索洛維茨基(Solovki),也有相當數量的東正教修道士和高級神職人員組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屬靈社區。儘管該集中營位於白海索洛維茨基群島(Solovetsky Islands)上的修道院建築群中,但這種宗教體驗並不僅限於前俄羅斯東正教的神職人員。哈迪指出,「浸信會在那裡也非常公開地實踐和傳播他們的宗教信仰」(56 頁)。
1922 年,無神論者斯大林上臺後,反宗教的狂熱情緒加劇,中央政府試圖嚴厲打擊集中營中的宗教活動和表達。然而,儘管世俗化的「再教育」努力加強,看守們也更加統一地限制囚犯慶祝宗教節日或進行祕密祈禱會,但古拉格中的反宗教努力卻出人意料地參差不齊。
正如哈迪所寫:「在斯大林主義狂熱的高峰期,宗教討論、歌唱和禮拜活動的數量令人驚訝。即使在古拉格——可以說是蘇聯極權制度中最具壓迫性的地方,對神的信心依然存在」(91 頁)。從這個角度來看,古拉格集中營是蘇聯社會的一個縮影,體現了共產主義理想與蘇聯公民現實生活經驗之間無休止的衝突。
作爲歷史學家,我欣賞這本書對蘇聯官方勞改政策的描述。而作爲基督徒,書中所記錄的信仰者的個人故事最讓我深受鼓舞。其中有三個教訓尤爲突出。
首先,神賜予受迫害的信徒驚人的恩典,幫助他們經受住嚴峻的考驗。我們在一群「老真東正教婦女」身上看到了上帝的恩典。她們因祕密讀經、一起祈禱、唱讚美詩以及拒絕在主日工作而經常受到懲罰。其他囚犯驚訝地發現,即使這些信徒被關在懲罰隔離室,食物減少,還要赤腳站在冰冷的水中數小時,她們的精神卻從未崩潰。一位旁觀者感嘆道:「當我回想起這樣的屬靈偉人時……我想起了福音書中的話:『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184 頁)。
其次,這本書提醒我不要將團契生活視爲理所當然。在看似荒涼的處境中,被囚的基督徒彼此珍惜。你是否因爲可以線上參加主日崇拜而懶得去教會?你是否因爲不方便而想跳過小組聚會?讓那些在集中營中發現一兩個同信仰者時喜出望外的囚犯故事,重新點燃你與信徒定期相聚的決心。
第三,我們不應輕易評判那些經歷嚴峻考驗的人,以爲自己能在他們跌倒的地方站穩。在集中營裡,並不是所有人的信仰都能堅定不移。有些人因爲殘酷的折磨,被剝奪了所有,最終可悲地失去了信仰。
根據哈迪採訪的一位觀察者的描述,兩位波蘭神父最終被關押在西伯利亞的同一個勞改營。其中一位善良溫和,甚至在守衛中也贏得了聲譽,因爲他爲囚犯們帶來了盼望和鼓勵。而另一位則很快放棄了信仰,開始將一本他一路偷帶到西伯利亞的聖經撕成頁,賣給其他囚犯用來卷香菸。這位觀察者警告說:「人類只有在感受到寒冷和飢餓的痛苦後,才知道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如何行事」(133 頁)。
遍佈前蘇聯各地的紀念碑和墓地,是對數百萬在古拉格中受苦和死去的人的致敬。它們讓無數被蘇聯試圖抹去的基督徒囚犯的記憶得以留存。《在古拉格尋找神》提醒我們,通過學習這些受迫害基督徒的故事,我們也能更好地認識自己。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Even the Soviet Gulag Couldn』t Keep the Gospel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