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汀·哈特克(Austen Hartke)的《轉變:聖經與變性基督徒的生活》(Transforming: The Bible and the Lives of Transgender Christians)一書由一位相信自己是變性人的「基督徒」男性撰寫,試圖從聖經和神學角度論證變性人應當得到教會「接納」的問題。「包容」(「接納」)是本書的基本主題之一,也是推動基督教圍繞跨性別主義展開討論的一個概念。但這個詞往往沒有完整的定義。每個人——無論是自由派還是保守派——都同意,包容是教會應該接受的值得稱讚的基本道德。耶穌基督服事那些遭到蔑視和不受包容的人,堅持認爲祂的國度正是爲那些被世人蔑視的人所準備的。
與此同時,每個人都認可,在包容的旗幟下,應當有一些標準可以用來評估什麼應該得到讚美和肯定。所有認信的基督徒都會同意,有些生活方式與神的國度是極不相容的。教會不會僅僅因爲耶穌包容的命令來認可每一種身份、觀念或慾望。畢竟,聖經提出了道德標準來評判一個人的身份、觀念或慾望是否是恰當、道德的,是否符合神的啓示。
問題不在於變性人是否擁有尊嚴和價值。需要討論的是,根據聖經中關於神按照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的敘述,變性人的身份是否是聖經所允許的或者是否造就人。基督徒應將所有人的形像尊嚴作爲一個普遍的範疇,因爲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貴創造物,都有神的形像,值得尊重和善待。這包括那些自認爲變性人的人。
但這並不是哈特克在《轉變》一書中所主張的包容類型。哈特克認爲,任何對變性人身份的不完全肯定都不是包容,都會剝奪變性人的尊嚴和身份。關於「包容」是什麼和不是什麼的討論很重要。遺憾的是,哈特克試圖用與聖經中關於男性和女性的教導格格不入的論點來爲變性人的身份辯護。
哈特克的這本書結合了個人回憶錄、聖經解經、神學解釋以及變性人的自辯敘述。本書的主要論點是,當聖經擺脫了文化偏見和依賴於簡單化二元對立的僵化聖經解釋時,變性人的身份與基督信仰是相容的。
在第一章中,讀者將讀到變性人在美國宗教保守派手中所遭遇的艱難。哈特克認爲,肯定變性人的身份可以減輕變性人群體的壓力和過高的自殺率。該書堅持認爲,變性人身份並沒有錯,變性人遇到的問題是由於少數群體的壓力而內化的羞恥感造成的。本書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消除任何恥辱或不認可的暗示。
在第二章中,讀者會了解到爲適應性別流動性的世界觀而在不斷擴大的定義清單。《轉變》一書甚至認爲,性——不僅僅是性別——是社會性的構建,因爲 XX 或 XY 染色體對於確定身份毫無意義。哈特克寫道:「是人類做出了這種區分,是人類決定了什麼是屬於特定類別的正常範圍。」在哈特克看來,人是一張等待自我創造的空白畫布。
哈特克依靠「腦性別理論」("Brain Sex Theory")來證明變性人身份的存在,他將變性男性(生理上爲女性)的大腦掃描結果與雙性戀男性進行了比較,將變性女性(生理上爲男性)的大腦掃描結果與雙性戀女性進行了比較。哈特克得出這樣的結論:
變性人大腦的某些部分似乎與他們的真實性別相匹配,而不是他們被分配的性別,儘管我們還不知道這種差異是人出生時就存在的,還是之後隨著時間而發展出來的。
哈特克聲稱大腦的相似性解釋了變性人的身份,但在下一頁,哈特克又承認人們經歷性別認同衝突的原因尚不清楚。這似乎是一個矛盾。第三章探討了理解變性人身份的框架——這是一種罪、疾病還是特徵?哈特克深信,創造的生物多樣性允許對人類存在進行更廣泛的概念化,而不僅僅是男性或女性,變性人身份反映了創造的多樣性。
在第四章中,哈特克開始爲變性人身份構建解經學案例。爲了證明這本書的詮釋方法,我們不妨看看哈特克對《創世記》一章的解釋(聖經學者們都將這一章作爲男女性別之間永恆差異的基礎)。哈特克認爲,《創世記》一章的二元性(光/暗、地/天、陸地/水、男人/女人)並不是要表達現實的全部——這些是邀請我們思考介於兩者之間和超越兩者的一切......《創世記》一章的作者只是在使用同樣的二元詩學手段,將無限多樣的創造納入我們可以輕鬆理解的範疇。
創造的多樣性使簡單的二元對立黯然失色。因此,從隱喻的角度來說,變性人的身份存在於水與陸地之間的空間,也就是哈特克所說的沼澤。正如哈特克在談到《創世記》1:27 節時所說:「這節經文並沒有否定其他性別,就像關於晝夜分離的經文並沒有否定黎明和黃昏的存在一樣。」
第五章是本書的論點,即聖經對性別角色的理解並不像互補性所論證的那樣截然不同。約瑟的綵衣和雅億的野心都是聖經中超出預期性別規範的行爲範例。第六章引用神將雅各更名爲以色列的故事,將變性人的更名合法化。第七章是傳記性的。哈特克認爲《以賽亞書》56:3-8 中提到的太監是神邀請存在於「中間地帶」的人進入信仰共同體的證據。在第八章和第九章中,哈特克將《馬太福音》第 19 章和《使徒行傳》第 8 章中提到的太監視爲證據,證明神的社區向那些「在性和性別界限之外的,而(耶穌)並不認爲他們是破碎的或道德敗壞的人」敞開大門。哈特克在這裡犯了一個簡單的分類錯誤,因爲自願或非自願的身體畸形或模棱兩可與支持變性意識形態的性別認同衝突並不相同。
第十章提出了關於身體和身體改變的神學理論,認爲變性人的具像化參與了神讓人類在創造中動態地生活的旨意。在第十一章中,哈特克堅持認爲變性基督徒應該停止爲自己的存在辯護,轉而仰望耶穌關於豐盛生命的應許,由此,對變性人身份的認可和肯定會帶來自我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發現。第十二章以哈特克對《加拉太書》3:28 的看法作結,對該節經文進行了重新解讀,強調性別、種族和社會地位並不是與神建立關係的障礙。
本書中存在大量的經文誤用,由於篇幅所限,無法一一論述書中的所有錯誤。
如何概括本書的論述方式呢?《轉變》一書依賴於從錯誤的解經中推導出的神學解釋。哈特克經常忽略或歪曲一段經文的上下文,並賦予其作者顯然無意表達的含義。從這個角度看,《轉變》是讀者反應詮釋學的一個典型例子。這一學派關注的是文本對讀者或受眾的影響,而不是作者的創作意圖。例如,哈特克認爲耶穌復活後的身體使變性手術合法化。此外,哈特克還認爲埃塞俄比亞太監(徒 8 章)是一個性別模糊的個體,他的存在打破了性別、種族、階級和宗教的空間。這些解釋更多地歸結於哈特克的想像,而不是聖經作者的意圖。
在整本書中,哈特克都依賴於對聖經的絕對正確和無誤性肆意踐踏的高級批判性解釋。這種方法濫用了聖經文本,構建了一種與文本本身格格不入的神學——這種神學違背了基督教會兩千年來的共識。因此,馬修·維恩斯(Matthew Vines,《上帝與同性戀基督徒》God and the Gay Christian 的作者)爲本書撰寫前言也就不足爲奇了。哈特克和維恩斯都肩負著同樣的使命,那就是用他們自己對性別和性行爲的異端觀點取代聖經的教導。《轉變》一書的有益之處在於,它進一步揭露了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和變性者——譯註)釋經學中採用的激進詮釋方法。
哈特克的破壞性篡改從解釋《創世記》一章開始。他的解釋遠遠超出了主流的歷史解釋。讀者至少應該考慮是否有文本外的動機在推動這種解釋。哈特克的錯誤在於利用地理、月球和空間光譜來合理化違背客觀生物現實的性別光譜。《創世記》一章涉及二元論——光/暗、天/地、晝/夜、陸地/海洋、男性/女性等等。然而哈特克卻忽略了文本中的二元對立,轉而關注自然界中觀察到的「光譜」。文本中提到白天和晚上(二元對立),而《變形》則提到「黃昏」(非二元對立光譜)。這樣一來,哈特克就對文本施加了暴力——文本明確無誤地涉及二元,而不是光譜化的存在。
《創世記》文本在談到男性和女性時,並沒有提供將男性和女性視爲可以互換的理由。如果認爲黃昏(一種非生物現實)的存在在某種程度上證明哈特克所假定的那種性別流動性或性別非一致性是合理的,那就有損於文本的完整性。這也是一種沉默的論證,因爲它假定《創世記》的作者爲非二元範式留下了空間,而文本中並沒有直接提及。創造的廣度比《創世記》一章和二章中提到的要更大,在這一點上哈特克肯定是對的,但《創世記》一章中創造的廣度從表面上看並不認可性別的流動性。
事實上,《創世記》一章中的二元描述有力地證實了創造秩序的客觀性和永恆性。例如,水可以呈現液態、冰態和汽態,但這並不會改變其基本的分子組成。男人和女人也是如此。爲了反駁哈特克自己的比喻,黃昏是從白天到黑夜的過渡狀態,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從詮釋學角度將染色體、男性和女性的體現理解爲可以互換的現實。黃昏的設計目的是把一天變成第二天。更符合聖經的說法是,人類由男性和女性組成,就像一天由黑夜和白天組成一樣;因此,《創世記》一章描繪的是一幅關於目的和客觀設計的圖畫。但哈特克卻讓《創世記》一章的沉默變得如此模棱兩可、漏洞百出,以至於《創世記》中關於有意排序的描繪變得毫無意義。
哈特克以犧牲聖經論證爲代價來抬高個人身份的做法是持續性的,也是令人精疲力竭的。經驗似乎處處取代了正確的解經。這些經驗不斷將變性人所經歷的痛苦歸咎於正統的基督教教義。哈特克甚至不承認變性人的身份是不健康和有害的這種可能性。
《轉變》是一本尋找神學理由的身份政治宣言。這本書模仿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在這個時代,對世俗身份理論的關注使論證和正確的聖經解釋成爲個人敘述的抵押品。書中沒有討論神的聖潔、人類的罪、個人的悔改或耶穌在十字架上的贖罪祭。《轉變》一書宣揚的是一種交叉性福音,在這種福音中,從異性戀至上主義、順性別特權和父權制中獲得的救贖被提升到了對個人聖潔、悔改和公正之神的義怒的關注之上。
對本書最大的指責是,它未能提出令人信服的論據來證明某人確實是與其生理性別相反的性別成員。而且,由於哈特克不同意生理性別具有決定性,這本書最終使男性和女性的概念完全失效。跨性別主義的主觀性抹殺了客觀的男性和女性的體現——這也是《人之廢》(The Abolition of Man, 1943 年)中預言的一種道德觀。雖然沒有具體提及性別,但 C. S. 路易斯早在幾十年前就預言了跨性別主義的基本倫理:「當所有說『這是好的』都被揭穿時,就只剩下說『我要』」。
在哈特克看來,由於性別認同是心理自我的產物,所以讀者無法確定哈特克是否認爲男性和女性是根本存在的,或者他們只是心理的產物。而這正是變性運動的最大訴求——認爲自己是女人的男人可以真正成爲女人,反之亦然,人類具有可塑性,可以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掰彎。
但如果雄性只是一種精神疾病,那麼男人又是什麼呢?事實上,XY 染色體無法被改造成 XX 染色體,通過美容或手術改變一個人的外貌也無法改變一個人生物組織的基本現實。心理的作用無法超越一個人生物學身份的事實。生物學是客觀的、可觀察的,它凌駕於心理學之上,而心理學是主觀的,只有經歷過這些感知的人才知道。從認識論上講,哈特克的書中並沒有講清楚,如果性別認同既是流動的,又是社會建構的,那麼一個人怎麼會有與生俱來的、一成不變的性別認同呢?這些矛盾正是跨性別意識形態的哲學基礎開始瓦解的地方。
哈特克再次以「腦性別理論」爲依據,堅稱變性人的大腦模式與他們所認同的性別相似。然而,「腦性別理論」只是一種理論。它的致命傷在於研究範本較少,而且研究對象已經使用了異性荷爾蒙。雖然我對馬克·亞豪斯(Mark Yarhouse)的某些結論持保留意見,但他對腦性別理論缺點的分析還是很有幫助的。保羅·麥克休(Paul McHugh)和勞倫斯·梅耶(Lawrence Mayer)也證明了腦性別理論的問題,而瑞安·安德森(Ryan Anderson)最近的研究則從因果關係和神經可塑性的角度對該理論提出了質疑。
哈特克怎麼能一邊依賴腦性別理論,一邊又說沒有人真正知道爲什麼會發生性別認同衝突呢?哈特克承認,性別認同衝突背後的科學有多不確定,這是很有問題的:「我們還不了解性別背後的科學,但這一事實並不妨礙我們嘗試從神學上理解我們的身份。」
但是,如果科學無法從最深層次解釋性別認同衝突的原因,那麼爲什麼還要用變性手術等侵入性療法來治療性別認同衝突者呢?這無異於用創可貼治療斷腿。
《轉變》提出了我們這個時代每個基督徒都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變性人能成爲基督徒嗎?《哥林多前書》6:9-11 提供了一個有用的答案。保羅的話表明,有些做法和生活方式如果不在悔改中棄絕,就會阻礙一個人承受神的國。作爲基督徒生活就是接受神對你的主權。
變性人的身份就屬於這一類——正如我在自己的書中所論述的,他們與跟隨耶穌基督是不相容的。這句話可能違反了世人對包容的理解,但這並不符合聖經的啓示。
一個人的性別認同反映了他如何定義作爲男人或女人的意義——儘管「性別認同」這個類別本身就有問題。這種自我定義要麼符合神在祂的話語中的啓示,要麼不符合。神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男人和女人。正如《納什維爾聲明》第七條所闡明的,我們的身份是由神在祂創造的目的和祂在基督裡的新創造中所定義的,正如聖經所見證的那樣。人類的設計是有目的的、美好的,而我們的設計的一部分就是我們要麼是男人,要麼是女人。
這一現實並不否認性別焦慮症或雙性人的痛苦。但它確實表明,否認或推翻這種區別就是悖逆神在自然界和聖經中的啓示。聖經稱這是行不義阻擋真理(羅 1:18)。這並不意味著在性別認同衝突中掙扎的人就不是基督徒。所有基督徒都在這個墮落的世界中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與生命摔跤。
但這確實意味著,堅決拒絕神對我們作爲男人或女人的目的,與跟隨基督是不能調和的,基督在《馬太福音》19:4-6 中重申了性別差異是不變的二元現實。一個人可以接受變性人的身份,也可以在基督裡找到自己的身份,但兩者不能兼得。但正如每個信徒一樣,如何在基督裡接受自己的身份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儘管如此,還是有可能在無知的情況下以各種方式犯罪,而不是故意和明知故犯。一個初信徒可能不知道他們被呼召孝敬父母,或不知道情慾是有罪的。關鍵是當他們從聖經中讀到順服神意味著在這些方面有所改變時,他們就會在神的幫助下努力去做。同樣,一個人有可能認同自己是變性人,也有可能信靠基督爲主,因爲他還沒有意識到基督在他生命和身份的這一領域中作爲主宰的意義。當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在神的幫助下,基督徒會越來越多地接受基督在他們對性別的自我理解上的主權地位。
遺憾的是,《轉變》並不是一本值得信賴的指南,它無法幫助性別困惑者理解自己的性別身份與基督作主之間的關係。事實上,這本書阻礙了人們在基督裡找到自己真正身份的努力。可悲的是,《轉變》遠遠超出了合乎聖經的基督教的範疇,以至於基督教的基本真理甚至基督的話語都變得面目全非。
譯:JXY;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A Christian Case for Transgende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