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生活
教會成員的頻繁流動使我對關係感到疲倦
2025-11-11
—— John Piper , Tony Reinke

就像旋轉門一樣,人們在地方教會中不斷進出。這種流動往往消弱了關係的深度。正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開始加深時,有人卻離開了,於是一切又得從頭開始。那些忠心委身、長期留在教會中的肢體,也應竭力避免形成老成員的小圈子。那麼,在這個人員流動頻繁的時代,還值得繼續投入、建立深入的關係嗎?

答案是:值得。這是我們仍應繼續投入的五個理由:

一、保持耐心

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要預期面對失望。「我們期望有更好的教會、更美滿的婚姻、更懂事的孩子、更公義的政府、更健康的身體、更親密的朋友。但現實常常不如人意。而現實越不如預期,我們就越容易變得憤世嫉俗、心生苦毒。」而且,我們給自己設定的理想目標也常常難以企及。「因此,我們需要一種對現今世代清醒認知的心態,並以一種長遠眼光來耐心等待。」要忍耐,直到基督再來(雅 5:7–11)。「這是一種極其持久的忍耐。」

二、看見基督在人際關係中也曾經歷失望

耶穌也曾對祂的門徒們表達過「聖潔的挫敗感」(太 17:17)。「當我意識到:在這個充滿不完全的時代,包括神子民的不完全以及導致人頻繁進出教會的機制缺陷,都會帶來一種敬虔的挫敗感,這對我而言很有幫助。」耶穌也曾深切體會這樣的感覺。

三、在基督的豐盛裡生活和給予

這個觀點與饒恕的原則類似。保羅說,我們之所以饒恕別人,是因爲我們先蒙神揀選、分別爲聖,又蒙神所愛(西 3:12–13)。正是從我們所領受的奇妙恩典中,我們可以去饒恕。同樣,我們一切持久的自我奉獻,也必須源自我們在神裡面的喜樂信心與永恆地位。神向我們所施的恩典,使我們成爲向他人流淌恩典的泉源,「使我們可以不斷在友誼中給予自己」,即使「人們喝了就離開」,這泉源仍不斷湧流。在這樣的自我奉獻中,我們向世界見證了「基督的全然豐盛是多麼美好」。基督是我們生命的源頭(約 4:14,7:38)。

四、與離開者保持聯繫

持續關懷離開的弟兄姊妹,不因空間阻隔就放棄這段關係。

五、安息在那位永不離開的摯友裡面

「有一位朋友,比弟兄更親,比姊妹更近,甚至比配偶更貼心。祂已應許,永不離開你,直到世界的末了,祂都與你同在。」(太 28:20;來 13:5)[1]

*****

[1] 改編自發表於 2017 年 10 月 27 日的「派博牧師答疑」第 1112 問:「Church Membership Has Left Me Relationally Jaded.」


譯:CP/SG;校:JFX。原文刊載於《派博牧師答疑》(Ask Pastor John)一書英文版 425-426 頁:「Turnover in my church has left me relationally jaded.」

John Piper(約翰·派博)是「渴慕神」網站(DesiringGod.org)的創始人及導師,伯利恆學院和神學院(Bethlehem College & Seminary)校長。他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伯利恆浸信會(Bethlehem Baptist Church)擔任牧師三十三年,著有五十多部書籍,包括《渴慕神 : 論禁食禱告》、《十點十分的盛宴》、《思想的境界:讓頭腦被靈性的激情點燃》等。
Tony Reinke(託尼·瑞科)是渴慕神的資深撰稿人,著作有《手機改變你的12種方式》(暫譯,2017年出版),《約翰·牛頓論基督徒生活》(暫譯,2015年出版)和《點燃!基督徒讀書指南》(暫譯,2011年出版)的作者。他是「Ask Pastor John」播客的主持,與妻子和三個孩子住在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都會區。
標籤
基督的豐盛
教會關係
基督徒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