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聖經的充足性
2024-09-01
—— Matthew Barrett

定義

聖經是充足的,因爲它是獨一神所啓示、無誤的權威,因此也是基督徒信仰和敬虔的最終權威,所有其他權威都服從於聖經。

總結

聖經的充足性是一個受到多方面挑戰的教義。自宗教改革以來,羅馬天主教一直對聖經的充足性提出質疑,聲稱必須要通過無誤的傳統和教皇的權威才能對聖經做出正確的解讀。作爲回應,宗教改革者宣稱,聖經是一切有關信仰和敬虔的充分權威,不需要訴諸其他權威。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聖經脫離任何其他來源或權威而單獨發揮作用;相反,所有其他權威都在聖經之下發揮效用,而聖經作爲上帝啓示的最終權威統御它們。


聖經都是有益的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 3:16-17)保羅這樣對提摩太說,讓他堅信他所繼承的聖經不僅源於神,而且讓他能夠得以完全、足以勝任託付給他的事工。聖經的充足性讓我們爲之感恩,感恩不僅上帝說話了,而且祂的聖道明確,爲祂的新婦留下了在風暴中信仰和實踐的可靠指南。

聖經充足性的更新

然而自宗教改革以來,聖經的充足性一直受到質疑。羅馬天主教一直對聖經的充足性提出質疑,聲稱必須要有無誤的傳統和教皇的權威才能對聖經做出正確的解讀。這一結論源於他們的假設,即傳統是神聖啓示的第二個無誤來源或渠道。根據這種說法,聖經不再是唯一、無誤的啓示和教會的最終權威。沒有了「唯獨聖經」,聖經的充足性也就不復存在了。

但隨著宗教改革的到來,聖經的充足性也得到了更新。隨著聖經的權威性回歸,聖經的充足性也得到了恢復。例如 1561 年,《比利時信條》(Belgic Confession)的撰寫者承認:「聖經正典完全涵蓋了上帝的旨意,人在救恩方面當相信的一切都已經在聖經正典中有充分的教導。」在下一個世紀,確切地說是 1646 年,威斯敏斯特大會的神職人員們也寫下了一份信仰告白,也承認了聖經的充足性:「神全備的旨意,包括神自己的榮耀、人的得救、信仰與生活等一切的知識,若不是明明記載在聖經裡,就都是已經從聖經引申出來正當且必要的結論;所以無論在任何時刻,不論是假藉聖靈的新啓示,或憑藉人的遺傳,都不可以加添聖經的內容(加 1:8-9;帖後 2:2;提後 3:15-17)。」或者思考一下《威斯敏斯特小要理問答》,它以問答的形式抓住了充足性的本質,非常有幫助:

問 3:聖經主要教導的是什麼?

答:(1)人對於神當信的真理;(2)神要求人當盡的本分。

從這些信仰告白中可以看出,充足性是新教福音派的特點,他們認爲聖經包含了救贖和敬虔所需的一切。

聖經外的資源?釋經助手與主宰

充足性是否意味著應該摒棄所有聖經之外的資源?如果說是,那就混淆了「唯獨聖經」(sola scriptura)和「僅有聖經」(nuda scriptura)。請記住,唯獨聖經並不排除教會中的其他權威(如信經、大公會議、教會領袖、神學家、傳統等)。相反,它是說唯獨聖經才是我們神所啓示、無誤的,因而也是最終的權威。雖然可能有許多重要的權威,但它們都服從於聖經,唯獨聖經是神的著作,沒有錯誤,完全可信,足以作爲信仰和實踐的依據。唯獨聖經才是我們的權威,所有其他權威都位於它的權威之下。

有鑑於此,基督徒不必害怕使用聖經之外的資源。事實上,基督徒應該毫不猶豫地學習、借鑑和使用聖經之外的資源。其中許多可能源自上帝在創造秩序中普遍啓示的恩典。無論是考古學還是哲學,無論是醫學還是文學,無論是數學還是科學,這些都是從上帝給人類的共同恩典之樹上結出的果實。

儘管如此,如果有任何聖經之外的資源聲稱自己優於聖經真理,或將自己與合乎聖經的基督教對立起來,我們自然應該有所顧忌。儘管我們非常欣賞任何聖經之外的資源,但它們都是唯一受啓示、無誤之權威——聖經——的僕人。如果使用得當,聖經之外的資源就會成爲解釋聖經的助手,它們可以提供多麼大的幫助啊。但它們絕不應成爲解讀聖經的主宰,使上帝及其話語處於從屬地位。

充足性對教會的重要性

充足性對今天的教會有著真實而重大的影響。首先,儘管基督徒聲稱他們相信聖經的充足性,但他們在生活中卻常常表現出不信,他們珍視自己的經驗而不是聖經的指示。在信仰和實踐中,太多基督徒對聖經所說的話點頭稱是,卻禮貌地將其擱置一旁,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感覺最好的方式生活。在教義上,充足性得到了肯定;但在功能上,經驗卻主宰了一切。迪特里希·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的話在今天和他的時代同樣適用:聖經被人「用自己經驗的篩子篩過,蔑視和抖落了那些不能通過之物;人們對聖經信息進行修剪和剪輯,直到它能適應特定的時空,直到雄鷹不再能以它真正的姿態飛翔,而被剪掉翅膀,作爲一種特殊的擺設展示在普通的馴養動物中。」

其次,整個教會迫切需要恢復對聖經充足性的認識。太多牧師和教會採用了文化消費主義心態。聖經不是首要的,實用主義才是。教會是誰,教會做什麼,並不根據神的話語決定,而根據周圍文化的需要決定。只要能讓訪客流連忘返,只要能讓人覺得教會仍然在與時俱進,這就成了敬拜和事工的準則。結果,教會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了文化,拼命地提供娛樂,以給在座之人帶來他們想要的體驗。

這一切都顛倒了。我們每週聚集在一起,是因爲神親自呼召我們,祂有話要與我們分享。由於這是神親自在道中對我們說話,因此祂的經文、受啓示的話語就佔據了中心位置。它成爲每一首歌和每一次講道的議程。這不就是爲什麼保羅也吩咐提摩太「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 4:2)嗎?

如果沒有聖道,教會不僅會陷入饑荒,而且無論如何也無法向世人提供任何具有持久拯救價值之物。上帝的話語是黑暗世界中的一盞燈,照亮前方的道路(詩 119:93、105),使基督徒和教會都能認識上帝,並知道作爲與上帝立約的百姓如何按照上帝的方式生活。

 

進一步閱讀


編注:


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他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Sufficiency of Scripture.

Matthew Barrett(馬修·巴雷特)是浸信會中西部神學院(Midwe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基督教神學教授、《信條》(Credo)雜誌的主編和《信條播客》(Credo Podcast)的主持人。他是古典神學中心(Center for Classical Theology)主任,也是獲獎著作《完全的三位一體》(Simply Trinity)的作者。他的新書名爲《復興的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 as Renewal)。他目前正在爲貝克學術出版社撰寫系統神學。
標籤
聖經
權威
默示
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