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论
神的忌邪
2025-07-25
—— Kirk Wellum

定義

神的忌邪(jealousy,譯註:和合本大多數情況下將神的「嫉妒」翻譯爲「忌邪」,偶有譯爲「憤恨」的例子,本文遵循和合本的譯法採用「忌邪」)是祂神聖地委身於自己的尊貴、榮耀和愛,體現於祂拯救祂的百姓並公正地定所有敵對之人爲有罪的。

摘要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首先給「嫉妒」下了一個比較籠統的定義,然後我們轉向聖經,看看聖經中關於神忌邪的教導。從經文到概念,我們解釋了聖經中神嫉妒的含義,然後追溯出基督徒應該擔負的義務。


通常,人們一提到嫉妒,就會想到一種強大的人類情感,如果不對其加以控制,這種情感就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除非仔細閱讀過聖經,否則人們不會立刻想到嫉妒與神之間的關係。當我們讀到神與以色列國的盟約關係,然後看到這關係如何最終實現在祂與教會的關係中時,我們會發現神的嫉妒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也是神威嚴、聖潔和慈愛性情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正如箴士·布易士(James Montgomery Boice)所說:「按照正確方式理解,嫉妒的概念是關於神的任何真正概念之核心」(The Sovereign God, vol. 1 of Foundation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Press, 1978],164 頁,中譯參考:《全權之神》,更新傳道會出版)。然而,要理解和領會布易士的論述,我們必須研究聖經中關於神嫉妒的論述,然後探討這一教義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嫉妒的定義

詞典中對「嫉妒」的定義始終統一,通常將人類的各種嫉妒與神的嫉妒區分開來,把人類的嫉妒描述爲「因某人的競爭、成功或優勢而對其產生的怨恨。它的特點爲或者源於多疑的恐懼或者源於忌恨」(Dictionary.com)。另一個定義是「對某人或其成就、財產或所顯露出的優勢感到或表現出羨慕嫉恨」(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第二版,929 頁)。這兩個定義都強調了嫉妒的消極方面。

同時,這些詞典也承認人類的嫉妒並不總是負面的。例如,它們把嫉妒說成是「殷勤或警惕地維護和守護某些東西」(Dictionary.com)或「激烈地想要保護自己的權利或財產」(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或「熱情地守衛」(Merriam Webster)。嫉妒的另一個含義讓我們更能理解用在神身上的嫉妒,他們將其解釋爲神「不能容忍不忠或競爭」(Dictionary.com)或「要求忠實和專一的崇拜」(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雖然這些定義作爲起點很有幫助,但它們要求我們回到聖經中留意神如何談論祂的嫉妒,以及對人類,尤其是基督徒來說它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聖經背景和參考資料

我們在聖經中第一次見到嫉妒這個詞,是用它來指人類罪惡的嫉妒。在《創世記》30 章 1 節中,拉結嫉妒她的姐姐利亞,因爲她們一直在爭奪丈夫雅各的感情。後來在《創世記》37 章11 節中,我們得知雅各的兒子們嫉妒他們的弟弟約瑟,因爲約瑟偏愛他最愛之妻的長子。這種兄弟間的嫉妒在約瑟遭哥哥們背叛以及他最終在埃及淪爲奴隸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神正在拯救整個家庭。對我們研究神的嫉妒具有重要意義的是,嫉妒儘管屬於人類且是罪惡的,但它首先出現在家庭關係失調的背景下,因爲這裡的主角都違背了《創世記》2 章 24 節中揭示的神對婚姻和家庭的心意。按照這一基本模式,隨後出現的神之嫉妒將與人類的罪和違反婚姻盟約的關係聯繫在一起,同時它也將因爲神至高無上的恩典而超越這些現實。

《出埃及記》20 章 5-6 節首次提到神的嫉妒:「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爲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在西奈山,神與祂從埃及贖回的以色列子民立約,表明了神的忌邪。這部分盟約律法把這個作爲他們必須遠離偶像崇拜、專一愛主並遵守祂誡命的理由。

我們再次讀到神的嫉妒是祂在與以色列人更新盟約時,因爲他們違背了盟約,在與神訂立盟約的同時也在崇拜金牛犢偶像(出 34:14,參出 32)。由於他們的無恥背叛,神威脅要毀滅以色列人,但摩西爲百姓求情,神寬恕了他們的罪,雖然祂最初拒絕了與他們同行,卻又最終同意了。摩西因經歷了神的恩典而倍受鼓舞,並鼓起勇氣提出要看神的榮耀。神恩慈地同意了讓摩西看見祂的榮耀,並在石板上重新寫下盟約的律法,從而重新立約(參出 33-34)。與最初的盟約一樣,耶和華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拜偶像,禁止與祂立約的百姓效法列國的道路。他們不可以敬拜任何其他的神祇,「因爲耶和華是忌邪的神,名爲忌邪者

《申命記》的開頭和結尾都提醒了以色列人神是忌邪的。在《申命記》第 4 章中,摩西正在爲他死後新一代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做準備。他敦促他們不要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與他們所立的約,不要用神所禁止的任何事物的形狀來製作偶像,「因爲耶和華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第 24 節)。《申命記》6 章 14-15 節也提到了隨從四圍國民之神的問題,「因爲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你神,是忌邪的神。唯恐耶和華你神的怒氣向你發作,就把你從地上除滅」在這卷書的結尾,摩西又回到了這個主題,這次他警告人要注意自己的內心和行爲。如果他們執迷不悟,「耶和華必不饒恕他,耶和華的怒氣與憤恨要向他發作,如煙冒出,將這書上所寫的一切咒詛都加在他身上。耶和華又要從天下塗抹他的名」(29:20,譯註:此處和合本將神的「嫉妒」翻譯爲「憤恨」)。在這卷書中摩西之歌又最後一次提到了神的忌邪,還是與偶像崇拜有關:「敬拜別神,觸動神的憤恨,行可憎惡的事,惹了他的怒氣......他們以那不算爲神的觸動我的憤恨,以虛無的神惹了我的怒氣」(32:16,21)。

約書亞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也在提醒以色列人一個他們不願聽的事實:「你們不能侍奉耶和華,因爲他是聖潔的神,是忌邪的神,必不赦免你們的過犯罪惡。你們若離棄耶和華去侍奉外邦神,耶和華在降福之後,必轉而降禍於你們,把你們滅絕」(書 24:19-20)

舊約的其它經文(如王上 14:22;詩 78:13,79:5;結 8:3-5,16:38、42,23:25,36:5ff.,38:19,39:25;珥 2:18;鴻 1:8;番 1:18,3:8)與前面的經文呼應,也都提到了神的嫉妒,不過在先知書中出現了一個新的主題。這個主題在《以西結書》中可以看到,耶和華控訴以色列惹動神怒氣的罪和姦淫(8:3-5,16:38、42,23:25),又爲以東和以其它列國將祂的地歸自己爲業又擄掠祂的草場而發憤恨如火(36:5 及以下)。耶和華將在祂的憤恨和烈怒中來扶持祂的百姓,恢復祂的土地(38:19),祂將恢復雅各的前途,憐憫以色列的百姓,祂將爲祂的聖名熱心(39:25)。《約珥書》2 章 18 節、《那鴻書》1 章 8 節、《西番雅書》1 章 18 節、3 章 8 節都提到神的審判是祂忌邪之憤怒的表現,將與祂子民的最終得救同時發生。

在新約中,神的忌邪在《哥林多前書》10 章 22 節和《雅各書》4 章 5 節與偶像崇拜和屬靈的姦淫相關,基督徒因此受到勉勵要遠避那些與神在基督裡爲他們所做之一切相矛盾的事情。相反,他們應當委身於神,神希望他們在祂面前謙卑、聖潔地生活,單單敬拜和事奉祂。

神嫉妒的神學含義

聖經中說神是忌邪的神是什麼意思?無論如何,它都不可能指向或暗示神是有罪的。祂是聖潔的神,永遠不會罪惡地嫉妒。祂從不會因爲自己有需要、貪婪或不滿足而嫉妒,也不會因爲自己懶惰,不願付出必要的努力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嫉妒。神不會因爲祂不喜歡某些人而嫉妒,不會因爲別人的成就而嫉妒,或因爲祂對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感到沮喪而嫉妒。這樣的說法是荒謬的!

古德恩(Wayne Grudem)把神的嫉妒定義爲「神不斷地努力保護祂自己的榮耀」(Systematic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Biblical Doctrin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0],205 頁,中譯參考《系統神學》,更新傳道會出版)。在巴刻(J. I. Packer)看來,「這是祂的聖潔以一種道德上正確且珍貴的方式對邪惡做出的反應......;這是祂爲保護至高無上的珍貴之物而表現出的值得稱讚的熱情」(J. I. Packer, Knowing God,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73],189 頁,中譯參考:《認識神》,福音證主協會於 1979 年出版)。這兩個解釋都抓住了聖經中關於神嫉妒之教義的重要方面。根據他們的陳述,我想建議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思考神的嫉妒:(1) 神的嫉妒與祂的尊貴和榮耀相關;(2) 神的嫉妒與祂的聖潔相關;(3) 神的嫉妒與祂的愛相關。

神因祂的尊貴和榮耀而嫉妒。

當人類尋求自己的尊貴和榮耀時,他們就否認了自己受造的本性,走向了錯誤的方向,因爲他們受造的目的就是爲了榮耀神並永遠以祂爲樂(參見《威斯敏斯特要理問答》)。但神並非如此。祂無限榮耀,值得我們讚美和崇拜。沒有人像神一樣。祂完全自給自足。祂是未被創造的造物主,祂所創造的萬物都應崇拜祂。祂有權要求我們順服、愛和委身,因此,當我們不敬拜和侍奉祂時,祂理所當然地會嫉妒,而敬拜和侍奉祂是我們能爲自己和他人做的最好之事。敬拜聖經中的聖三一神之外的任何事物或任何人,都會激起主的嫉妒,必定如此。

神的嫉妒也與祂的聖潔相關。

神並不遵循除祂自己之外的任何標準;祂就是純潔和聖潔的標準。神是獨一無二的,這不僅體現在祂的本體之存在上,也體現在祂的倫理之純潔上。祂不受罪惡玷污,祂知道什麼是公義和美善的,因爲祂了解自己。當祂遇到與祂的聖潔相悖的事物時,祂會憤怒,祂會嫉妒,祂的嫉妒要求人們追求公義和美善的事物。神的嫉妒並不代表祂的軟弱或性格缺陷,而是祂神聖全能的一部分。祂要追求祂神聖的目的,祂將熱心完成祂所有的使命。

神的嫉妒與祂的愛關聯在一起。

這裡要再次使用婚姻的比喻。聖潔、公義的愛卻無嫉妒,這是矛盾的。即使在人的層面上,如果丈夫和妻子真心相愛,在親密的愛情關係受到威脅時他們就會感到嫉妒。婚姻會激發出這種嫉妒——這是愛的必然副產品(《認識神》189-191 頁),作爲保護關係和維護關係完整的一種方式。它想要保護有價值和美好的事物。人類婚姻的模式是舊約中神和祂百姓以及新約中基督和祂教會之間的關係。正如丈夫爲妻子的愛而嫉妒一樣,主也爲與祂立約子民——神的以色列子民——之愛而嫉妒。

神嫉妒的應用

第一,因爲神是一位忌邪的神,所以基督徒應該遠離一切引起神忌妒的事物。我們聲稱愛祂,卻違背祂對我們生活的正當要求,這很虛僞。各個世代的基督徒都必須盡心、盡性、盡力愛主我們的神(申 6:4-6;太 22:37-38)。神恩典的救贖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漫不經心地生活,或違背祂對我們生命的旨意。祂對我們深沉的愛和應許,應不斷激發我們想要在一切事情上討祂喜悅的願望。

第二,因爲神是忌邪的神,所以我們應該按照耶穌的指示(約 4:24),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祂。錯誤教導引發的諸多問題之一就是扭曲了神。所有教義都與我們對神的看法相關,如果我們在基督教真理的任何方面——聖經的權威、神三位一體的本質、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救恩對基督徒的影響、教會的教義以及我們主未來的得勝——偏離了正路,我們就會奪去神的榮耀,招致祂的責備和管教。雖然在我們站在榮耀之神面前的那刻之前,我們對聖經的理解永遠不會完美,但這並不能成爲藉口,讓我們耽於思想懶惰和按照自定義風格、以人爲中心而不是以神爲中心來敬拜。

第三,因爲神是一位忌邪的神,所以我們應該滿懷激情地委身於祂的事業。在聖經中,我們有許多熱情委身的例子。在舊約中,非尼哈(民 25:11-13)和以利亞(王上 19:10,14)在道德和屬靈妥協的時代熱心委身於主。在新約中,使徒保羅忠心侍奉用恩典拯救他的主。他的轉變如此巨大以至於他告訴以弗所教會說:「我卻不以性命爲念,也不看爲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 20:24)。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超越了其他人,祂對天父的委身應驗了《詩篇》69 章 9 節:「我爲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參約 2:17)。祂教導門徒禱告:「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爲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 6:9-10)。因此,基督徒「熱心行善」也就不足爲奇了(多 2:14)。我們絕不能像老底嘉教會一樣,冷淡得令人作嘔,面臨遭吐棄的危險(啓 3:14-21)。相反,我們知道神是誰,知道祂爲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應該歡歡喜喜地侍奉主,歌唱著來到祂的面前,因爲我們知道主是神!是祂造了我們,我們是祂的子民,是祂草場的羊(詩 100)。

進一步閱讀

  • James Montgomery Boice, The Sovereign God, 1 of Foundations of the Christian Faith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Press, 1978), 164.中譯參考:《全權之神》,更新傳道會出版。
  • Wayne Grudem, Systematic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Christian Doctrin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0), 205-206.中譯參考:《系統神學》,更新傳道會出版。
  • J. I. Packer, Knowing God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73), 186-195. 中譯參考:《認識神》,福音證主協會出版。
  • Richard A. Muller, The Divine Essence and Attributes, vol. 3 of Post-Reformation Reformed Dogmatic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Reformed Orthodoxy, 1520-1725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2003.
  •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A Jealous God ——這是一篇講道。
  • John Piper, The Lord Whose Name is Jealous.

編注: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Jealousy of God.

Kirk Wellum(柯克·魏倫,在多倫多浸信會神學院 [Toronto Baptist Seminary] 獲得神學碩士學位)是多倫多浸信會神學院的院長兼系統神學、聖經研究和教牧研究教授。
標籤
福音
聖經
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