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论
神的信實
2025-08-14
—— Samuel Saldivar

定義

神的信實意味著神本性不變,祂的話可信,祂既應許拯救祂的子民就必永遠信守祂的應許。無論祂的應許看起來多不可能,祂都永遠值得我們信賴。天上地下沒有任何東西能攔阻神藉著耶穌基督實現祂對子民的所有應許。當神的子民在經歷試煉和苦難而屢屢挫敗時,神的信實應成爲他們極大的安慰及力量的源泉。

摘要

本文考查了四個舊約主要術語和一個新約術語,它們從不同方面強調了神對其子民的信實。接下來,本文繼續指出了一些神用來強調祂忠於祂子民的主要實例和形像。最後的部分在三個應用方面對基督徒提出了鼓勵,這三方面都直接源於對神信實的正確認識。


強調神信實的關鍵詞

舊約

舊約中至少有四個希伯來詞語突出了神的信實:ʼemet(信實)、ʼemuna(穩固、可靠)、ḥesed(恩慈)和 zacar(記念)。這些詞語分別從不同方面闡釋了信實這個概念。

ʼemet

ʼemet 這個詞出現了 127 次,最常翻譯爲「信實」。這個詞的核心思想是忠於:神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話。這個詞往往用在神選擇與祂的子民建立關係時。

在《創世記》12 章中,神呼召亞伯蘭來到自己面前,並給了他奇妙無比的關於獲得土地、擁有無數後裔和給世界帶來祝福的應許。其中一個主要應許(將生一個兒子)令人難以置信,因爲亞伯蘭年事已高並且這個應許也遲遲沒有實現。二十五年後,神終於向改了名的亞伯拉罕兌現了祂的應許(創 21)。神是信實的。

以撒出生並長大成人後,他的婚姻狀況將對這個應許造成威脅。亞伯拉罕派僕人以利亞撒爲以撒尋找妻子。以利亞撒在找到利百加後,宣稱:「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不斷地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創 24:27)。

以撒的兒子雅各向「他祖亞伯拉罕的神,他父親以撒的神」禱告,承認自己的不配和神對他的信實,因爲他去拉班那裡時只有一根柺杖,離開拉班時已成爲一個富翁(創 32:10ff)。因此,神的信實從亞伯拉罕傳給以撒,又傳給了雅各。

神向摩西啓示,祂是有豐富慈愛和誠實的神(出 34:6)。祂將繼續向雅各的後裔彰顯祂的信實,最終會帶他們出埃及,進入祂應許給亞伯拉罕的那片土地。

當神應許大衛會建立他的家並且他後裔中的一位將永遠作王時,大衛宣告(撒下 7:28)神的話是真實的(可靠/信實)。

尼希米記述了在以色列人出埃及、曠野漂流、征服迦南、士師秉政、被擄直至歸回故土這一路以來神對他們的信實,即便他們在每個時期都不忠心(尼 9:33)。儘管以色列人總是缺乏誠信,毫無良善,無人認識神(何 4:1;參亞 7:9),但神將在祂子民身上成就救恩,以至有一天耶路撒冷必稱爲「誠實的城」(亞 8:3)。

ʼemuna

ʼemuna 出現了 49 次,其核心概念是穩定或可靠。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就很好地說明了它所要傳達的主要意思。在《出埃及記》第 17 章中,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作戰。當摩西舉起雙手時,以色列人就會獲勝,但一旦他的手開始放低,亞瑪力人就會開始獲勝。解決的方案是讓摩西坐在石頭上,亞倫和戶珥各舉一隻手。結果,「他的手就(忠心的)穩住,直到日落的時候」(出 17:12)。

神的信實(ʼemuna)達到穹蒼(詩 36:5)。從早晨到夜晚神盡都信實(詩 92:2),當祂審判全地時,祂也是公義和信實的(詩 96:13)。公義與信實之間的聯繫出現過很多次(參申 32:4;撒上 26:23;詩 40:11,119:75、138,143:1;賽 11:5),它強調了真正的公義(達到標準)意味著你要始終如一地這樣做。即便神的子民因違背盟約而遭受公正的懲罰,他們也會認識到祂的信實是偉大的,並且晝夜不息(哀 3:23)。終有一天,神會改變祂的子民,使他們從娼妓變成一群永遠忠於完美新郎的子民(何 2:20)。

Ḥesed

ḥesed 這個詞出現了 255 次,經常翻譯爲「恩慈/慈愛」或「憐憫」。儘管沒有把它翻譯成含有「信實」意思的詞,但它經常與各種形式的「信實」一起使用。這個詞通常用於強調神因與祂子民的盟約而信實地對待他們。因此,一些現代譯本將這個詞翻譯爲「忠誠/盟約的忠誠」。

路得的故事最能說明這種忠誠。儘管拿俄米竭力勸導她的兒媳們留在摩押,讓她這個窮困潦倒的苦命女人孤身回到伯利恆,但路得拒絕了。路得懷著對亡夫那樣的忠誠(得 1:8),發誓要與婆婆相依爲命(「你往哪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那裡死……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於我」 得 1:16-17)神獎賞了路得,「恩待」她將她引到波阿斯那裡(得 2:20),也因爲路得獎賞了拿俄米。路得的回應是嫁給了波阿斯以此顯出了她的「恩」(得 3:10)。這種愛的忠誠最終得到了獎賞,使路得進入了基督的家譜(波阿斯的父親是俄備得;俄備得的父親是耶西;耶西的父親是大衛,見得 4:21-22)。

當以色列人即將確認要與神立約時,神向他們頒佈了律法,祂宣佈,祂將對守約的人施慈愛直到千代(出 20:6;參申 7:9)。《詩篇》第 136 篇頌讚了神對祂子民的信實,祂將他們帶出埃及地,在曠野扶持他們,將他們帶入應許之地,並且當他們作爲一個國家落入低谷時祂仍記念他們。

雖然 ḥesed 在一些情況下所指的某個具體盟約要求滿足某些條件,但也有很多無條件忠誠的其它例子。當神應許大衛他的後裔中將有一位永遠作王時,祂說(可能是指著所羅門說的),如果王犯罪,神的慈愛並不會像廢棄掃羅一樣離開他(撒下 7:15)。大衛在《詩篇》23 章 6 節中宣稱,神的忠誠將一生一世「隨著」(這個詞用於軍事追擊)他。

尼希米認識到,儘管以色列人拒絕聽從神的旨意,不斷悖逆祂,但神仍然信實地對待他們(尼 9:17)。大衛在與拔示巴通姦後就基於神信實的愛請求饒恕(詩 51:3)。這種饒恕不值得饒恕之人的信實讓約拿躲避神命他警告尼尼微人的指令(拿 4:2)。然而,彌迦歌頌了這種信實,在神子民的復興和他們的罪孽得饒恕時這信實將顯現:「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你必按古時起誓應許我們列祖的話,向雅各發誠實,向亞伯拉罕施慈愛」(彌 7:18-20)。

Zacar

Zacar 出現約 235 次,通常譯爲表示「記念」意思的動詞。雖然這個詞通常用於人們試圖喚起對某些想法或事件的記憶,但它也可以指積極思考某些事情時所伴隨的行動。當把這個詞用於神時,它並不意味著神已經忘記了什麼或需要提醒祂什麼。它強調的是,不管神「記念」的是什麼,祂都會採取行動。在一些經文中,這個詞與神的信實有關,在這些經文中,神記念祂的盟約或祂的子民以及祂給他們的應許。

這個詞首次出現在《創世記》8 章 1 節,在神用洪水毀滅地球之後,祂記念挪亞和方舟中的動物。第 7 章末尾所描繪的悽慘景象與這一戲劇性的「神記念」時刻相遇了。這本可能是人類的末日,但神信守祂的話,確保了他們能夠存活下來。挪亞和船裡的人上岸後,神安置了彩虹作爲祂應許不再用洪水毀滅地球的標誌。祂說,當祂看到彩虹時,祂會「記念」祂與受造物所立的「永約」(創 9:16)。

促使神把祂的子民從埃及奴役中解救出來的一個主要動機就是祂記念「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出 2:24,6:5)。在金牛犢事件後,神威脅要滅絕以色列,摩西懇求神「記念……亞伯拉罕、以撒和以色列」,祂曾應許要給他們無數後裔和這塊土地(出 32:13)。

《詩篇》105 篇和 106 篇回顧了以色列歷史上的許多事件,在亞伯拉罕及其後裔出埃及、過曠野、進入應許之地並最終被擄時,神記念了祂對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應許(詩 105:8 、42,106:45)。神因知道以色列人會不斷悖逆祂,祂就與祂的子民建立了一個新的、永恆的盟約,因爲祂記得在他們「幼時」與他們所立的約(結 16:60)。

新約

Pistos

在新約聖經中,表示神信實的希臘語單詞主要是 pistos 。它在 63 節經文中出現了 67 次。Pistos 用於描述神、人(通常是管家或僕人)以及作出陳述。耶穌在用比喻教導人時提到了忠心(通常指人可靠)和不忠心的僕人來鼓勵聽祂教導的人有真信心並且堅忍到底(太 24:45ff,25:21ff;路 12:42,16:10ff)。

有幾處經文用 pistos 指基督的僕人,他們作爲可靠的僕人在堅持傳道(林前 4:2、17;弗 6:21;西 4:7、9;提前 1:12;提後 2:2;彼前 5:12)。用 pistos 來表明基督徒的身份,突出他們的地位(徒 10:45,6:1;林後 6:15;加 3:9;弗 1:1;西 1:2;提前 4:10,5:16,6:2)。

Pistos 也用來描述真實而可靠(提前 1:15,3:1,4:9;提後 2:11;多 1:9,3:8;啓 21:5,22:6)。同樣,忠於職守的人是可靠和值得信賴的,神也像一個人一樣值得祂子民信靠(就像《創世記》中的撒拉,她相信因著神的信實她會得應許中的孩子,見來 11:11)。

神的信實通過耶穌基督得到了最清晰的彰顯,祂終極可靠的品格體現了信實的含義——--甚至「信實」成了祂的一個名字或頭銜。祂是誠實作見證的(啓 1:5)、忠心的見證人(啓 2:13)、爲誠信真實見證的(啓 3:14)以及稱爲誠信真實的(啓 19:11)。

由於基督爲祂子民所做之工的可靠,神對祂兒女的所有應許在祂身上都是「是的」(林後 1:20)。神的信實可以幫助基督徒戰勝試探(林前 1:9)和苦難(彼前 4:19)。當神的子民不忠時,祂仍然信實。無論人做什麼,神的信實都不改變,因爲祂不悖乎自己(即祂是誰,提後 2:13)。

突出神信實的重要形像

舊約用日常生活中非常觸動人的形像來突出神對祂子民的信實。

宇宙的自然秩序

在神用洪水毀滅了地球后,挪亞和船上的人下了船,祂應許說祂永遠不會再這樣做了(創 8:21)。祂信守這一應許的永恆證據除了彩虹還有春夏秋冬、寒暑稼穡以及黑夜白晝不止息、永不間斷地輪迴往復(創 8:22)。這個例子不僅再次證明了神維繫物質世界,而且最終也證明了祂對新約的信實。

《耶利米書》31 章 35 節說,神使太陽白日發光,使星月按定例黑夜發亮,又攪動大海,使海中波浪砰訇。這些恆久不變的自然現象是神牢不可破之救贖應許顯明的證據(耶 31:36)。《耶利米書》33 章 20-26 節同樣用白日黑夜之約來確保大衛之約的實現。對於基督徒來說,太陽的熾熱、月亮的光輝、海浪的砰訇以及季節的變化,都應提醒我們神透過基督向祂的子民顯爲信實。

受造界的浩瀚

受造界的浩瀚指向神在救贖中對其子民的信實也浩瀚無垠。《詩篇》36 章 5 節說,神的信實直達穹蒼;換句話說,它綿延不絕直到無窮。在談到神對祂盟約的信實時,《詩篇》103 章 11 節說,神信實之廣大堪與天與地的距離相比。這也延伸到祂在約中的饒恕之浩大;東離西有多遠,祂就讓我們的過犯離我們多遠(無限;詩 103:13)。宇宙的浩瀚成爲神信守其救贖應許的具體保證。

《耶利米書》31 章 37 節聲明,如果人能量度上天,尋察下地的根基,神才會違背祂在新約中的救贖應許。每當基督徒仰望夜空,或通過望遠鏡窺視遙遠的星球時,他們都會受到提醒並確信神在救贖中的信實。

父母/子女的關係

《詩篇》103 篇詳細描述了耶和華以多種方式向祂的子民表明祂的信實(對盟約的忠誠)。詩篇》103 篇 13 節用一個形像來說明神的信實。這節經文指出,神憐恤祂的子民(敬畏祂的人),就像父親憐恤自己的孩子一樣。父母自然會對自己的每個孩子都有愛、依戀、關懷和堅定不變的情感。無論孩子多麼不聽話或讓人失望,這種情感通常都不會改變。

耶穌教導我們,即使是「邪惡」的父母也會在孩子提出要求時給予他們好的禮物(麵包和魚)(太 7:9-11)。這種關係不是建立在功勞的基礎上,也不會遭破壞。在這種關係中,父母處於供養、保護、栽培和引導孩子的地位。同樣,神對祂子民的信實也包括了這種溫柔、牢不可破、充滿憐恤的關懷。

《以賽亞書》49 章 15-16 節爲這個父母/孩子的形像添加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比,甚至是反差。第 14 節描述了神的子民中有些人聲稱神拋棄和「遺忘」了他們(即,他們指責神做了與記念 [zacar] 相反的事,因此是不忠於盟約的)。在第 15 節中,神提到了母親與哺乳期孩子的關係。母親不可能忘記照顧新生兒(母親的身體會提醒她要給孩子餵奶,孩子的哭聲會提醒她孩子的需要)。母親對哺乳期孩子的依戀和關愛程度是人類關係最親密、最溫柔和聯結最緊密的一個寫照。神說,即使母親會以某種方式忘記她的孩子,祂也永遠不會忘記祂的子民。祂已將他們刻在自己的手臂上(賽 49:16)。神對祂子民的信實超越了人與人之間最堅定的委身。

丈夫/妻子

舊約和新約都用丈夫/妻子的關係來說明神與祂子民關係的許多方面。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隱含了忠貞的概念,而先知何西阿象徵性的婚姻卻明顯有著著許多關於忠貞的細節。神命令他娶一個不忠的女人爲妻,她的不忠將來會以最糟糕的方式顯明(何 1:2 中稱她爲「淫婦」)。

神解釋說,祂的子民追隨一個又一個偶像,過著不道德的生活,犯下了屬靈的淫亂(希伯來文中的結構在這裡做了強調)。在大多數人類婚姻中,通姦都會導致離婚。可以想像,如果妻子成了淫婦,她的丈夫絕不會給她復婚的機會。神對祂不忠子民之忠實深不可測,祂不僅忠實地委身於他們,而且改變他們,使他們能永久地忠於祂:「我必聘你永遠歸我爲妻,以仁義、公平、慈愛、憐憫聘你歸我,也以誠實聘你歸我,你就必認識我耶和華」(何 2:19-20)。保羅明確指出,新婦所得到的這種救贖性潔淨是通過基督的犧牲和代贖之工完成的(弗 5:25-27)。

神的信實激勵著基督徒忠心

神對祂子民的信實應該成爲我們對祂忠心的強大動力。《希伯來書》10 章 23 節鼓勵基督徒對於基督替他們所獻之祭的有效性要持守堅定不移的盼望,因爲賜下應許的那一位是信實的。這信實體現在基督徒的實踐中,即勉勵彼此去愛和行善,並習慣性地與其他基督徒聚會敬拜(來 10:24-25)。

基督徒在努力踐行福音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忠心的時候。值得慶幸的是,即便我們不忠,神仍是信實的,因爲祂不悖乎自己(提後 2:13)。因著神在基督裡對我們的信實,我們承認自己的罪(約壹 1:9)。無論我們失敗和犯罪多少次,神對悔改者的回應都不改變。

最終,神的信實激勵我們忠心地生活,因爲我們翹首期盼基督的再來。有一天,信實的那位將在雲中顯現,最終使祂子民的成聖和潔淨得以完全(帖前 5:24)。

進一步閱讀

博客、靈修

詞條

書籍

書摘

音頻

編注:本文爲「簡明神學」系列專文之一,本文所表達的所有觀點均爲作者本人的觀點,本文基於知識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協議免費提供給公眾,允許用戶以其它媒體/格式和改編/翻譯其中內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鏈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並採用同樣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


譯:DeepL;校:Jenny。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Faithfulness of God.

Samuel Saldivar(塞繆爾·薩爾迪瓦)博士畢業於鮑勃·瓊斯大學,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Greenville)鮑勃·瓊斯神學院(Bob Jones Seminary)擔任舊約教授。
標籤
福音
聖經
三位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