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讓我在天黑前回家:助牧者走完最後一程的智慧
2025-07-30
—— Steve Bateman

又一位知名牧師因醜聞辭職。爲了權力或一時的私慾滿足,他失去了辛苦建立起來的聲譽、權威,甚至可能斷送了自己的婚姻。然而最大的悲劇是,他玷污了基督在世上的名聲,給懷疑者提供了繼續抵抗萬王之王的所謂「正當理由」。

我在上世紀 80 年代初上大學時,著名且直言不諱的傳道人範斯·哈夫納(Vance Havner)在我們的大學禮拜堂發表了題爲「在天黑前回家」的講道。當時,哈夫納已是八旬高齡的鰥夫,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宣講這篇著名的講道。他那天說的一句話深深影響了我:「我曾站在許多傳道人的墳前,他們本該在十年前就離世。」

後來在 1987 年,擔任了四年青年事工牧師後,我進入了達拉斯神學院。那正是電視佈道家醜聞頻發的時期:金貝克(Jim Bakker)的性醜聞和財務欺詐在 1987 年被公之於眾,而吉米·斯瓦格特(Jimmy Swaggart)召妓一事則在 1988 年曝光。這些醜聞助長了「腐敗神職人員欺騙信徒」的刻板印象。那些想要找藉口拒絕基督、貶低教會的人,都爲這些醜聞拍手稱快。

當時,查克·斯溫道(Chuck Swindoll)偶爾會回到母校,在神學院的禮拜堂上嚴厲告誡我們,提醒那些準備投身事工的年輕人:我們肩負著神聖的職責,要持守使命,取悅君王。我們絕不能背叛基督,也不能玷污他的名。

當天聽了哈夫納的講道後,我開始禱告,求神能在我使福音蒙羞之前接我回天家。回顧神如何通過這些警告在我生命中動工,我感到有責任與新一代分享一些關於善終的實用智慧。以下是五點警告和勸勉。

第一,對自己(和他人)堅持高標準。

沒有完美的牧師,但所有牧師都必須做到「無可指責」。畢竟,事工的目的是讓基督的名得榮耀,而不是你自己的名。1987 年 10 月 22 日,斯溫道在教堂講道中談到了大衛的重罪。我至今還保留著當時寫下他講道大綱的聖經(如圖)。他談到了忠心和正直,談到了在沒人看見時依然做正確的事。

我們必須保守自己的正直,因爲牧職不是讓人變得成熟的地方,而是爲那些已經成熟、明白自己責任的人預備的,即使他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牧師是蒙神呼召、教會所認可、在神學院受訓,並負責每週宣講神話語的人。他們應當清楚事工的艱辛和危險,並必須主動防範自己濫用權利、謀取私利、滿足私慾。感謝神,這些過錯雖可蒙赦免,但仍不該得到輕易原諒。

第二,思考你將會失去什麼。

真正的悔改可以讓跌倒的人恢復與神的關係,但不一定能恢復他的領導地位。神的恩典會臨到那些跌倒、心碎的牧師,但嚴厲的後果依然存在

我收藏了一些神學書籍和註釋書,每當翻閱,總令我心生惋惜——它們的作者都曾是稱職的牧師。這些人擅長溝通,也是優秀的學者,能力遠超過我。但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爲了培養他們,整個基督教世界花費了數千小時的時間,還有大量的金錢,每個人都擁有非凡的才能,但他們已經離開了事工崗位。有些人甚至不再與配偶和其他基督徒有聯繫。對所有這些人來說,他們帶領教會的日子已經結束。你是否想過自己可能會失去什麼?

第三,正視自己可能犯的罪。

每每看到新聞曝光最新的牧師背叛信仰的報導時,我會提醒自己控制憤怒,因爲我也有可能犯下各種罪。比我更優秀的人都曾做出愚蠢的選擇,所以我需要更多恩典,也絕不能放鬆警惕。

多年前,我見證了一位朋友的公開按立考試。考官中有許多擁有高學位的牧師學者,因此他準備了關於揀選和基督二性合一等難題。但最難的一個問題卻是:「有沒有任何一種罪,你認爲自己永遠不會犯?」這個問題讓我思考至今。那位主任牧師當天提醒我們所有人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0:12-13 的警告。開頭是:「自己以爲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作爲牧師,我們能培養的最有用的一個品質,就是在面對罪和誘惑時,保持一種健康的自我懷疑。

第四,擁抱平凡。

烏西雅的名聲傳到遠方,因爲他得了非常的幫助,甚是強盛。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神」(代下 26:15-16)。年輕的牧師可能會夢想成名,但他們並不了解其中的代價。很少有人能在取得巨大的成功時不受到誘惑的攻擊。感謝神賜給我們加爾文、司布真和史普羅這樣的人物,但如果你永遠不會帶領大型教會,不在會議上演講,不出書,也不在播客上露面,這反而是一種保護。

如果你每週向同一群人傳講堅實的道,去醫院探望他們,主持他們的婚禮和葬禮,你的教會可能會把你的付出視爲理所當然。陌生人的讚美可能很少,但你會更貼近那些關心你靈魂並敢於提出尖銳問題的家人和長老。如果這是你的處境,請欣然接受。

第五,期待善終。

互聯網放大了每一樁教會醜聞。雖然那些「」可能成爲頭條新聞,但依然有成千上萬忠心的牧師在默默無聞地爲主作工。如果你認爲大多數牧師都會以失敗告終,那你就錯了。回顧我過去六十年來接觸的所有牧師和教授,我看到許多你從未聽說過的忠心之人,他們在暮年之際回了天家,留下了默默事奉的忠心遺產。他們的成功不應被少數人的失敗所掩蓋,但這一切在天上必將得到糾正。

失敗並非不可避免。靠著上帝的恩典,你可以運用常識來保護自己,幫助自己跑完全程,同時不斷重溫保羅的勸勉:「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爲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 15:58)。

定睛終點

每位牧師都會宣講最後一篇講道。它可能不會成爲傑作,但它應當忠於經文,並以無愧的良心宣講。

沒有人知道我們在宣講最後一篇講道後還能活多久,但常常想到自己的葬禮,會讓我們做出更好的決定。

四十年前,哈夫納的講道深深影響了我們學院的院長羅伯遜·麥奎金(J. Robertson McQuilkin),他在 2016 年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旅程。在他去世前,他留給我們一段在哈夫納葬禮上宣讀的感人禱告。儘管他已步入生命的黃昏,麥奎金並不懼怕死亡的「黑暗陰影」,他用文字表達了我內心的呼求:「但我確實害怕……我可能會玷污你的榮耀,羞辱你的名,傷透你慈愛的心……父啊,我謙卑地懇求你的恩典……讓我在天黑前回家。」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Let Me Get Home Before Dark: Wisdom to Help Pastors Finish Well.

Steve Bateman(史蒂夫·貝特曼)神學碩士和教牧學博士分別畢業於達拉斯神學院和改革宗神學院,是阿拉巴馬州第一聖經教會(First Bible Church)的主任牧師,著有多本書籍。
標籤
牧師
醜聞
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