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本文標題的許多基督徒可能會對這個問題本身感到奇怪,他們會說:當然可以!不然你怎麼分享福音呢?對於相信「普遍性代贖」(general atonement,即認爲基督以同樣的方式爲每個人而死)的基督徒來說,這個問題甚至從未出現在他們腦海中過。
只有在相信有限代贖的基督徒當中才會產生這個問題。「有限的代贖」意味著,當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並不是產生了一種救贖的可能性、然後所有人都可以藉著這種可能性而得救。他是在保證來自各國、各方一定數量(而且是大量)的罪人——也就是天父賜給他的那些人——得到救贖(約 6:38-39)。根據這一觀點,那些基督爲之而死的人最終都不會受到定罪(羅 8:34);基督爲之而死的人最終都會得救(5:10)。
根據這一觀點,由於父神並沒有把所有人都賜給基督(約 17:9),這意味著基督並不是爲所有人而死(不然的話,所有人都將得救)。耶穌爲他的羊而死,但不是每個人都是他的羊(10:11、26);耶穌爲他的新婦而死,並非每個人都是他新婦的一部分(弗 5:25;啓 19:7-8)。除非看到得救信心作爲證據,否則我們無法知道誰是羊,這就提出了一個實際問題,即我們是否可以告訴現在還未信主的人「耶穌爲你而死」呢?畢竟,我們怎麼能確定呢?
我先把我的論點撂在開頭:我是一名堅持有限代贖論的牧師。我相信我剛才總結的論點。此外,我通常不會直截了當地對人說:「耶穌爲你而死」——無論是在講道的時候還是在個人交談中。
我承認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非常謹慎。我們可以在傳福音時不直接提及揀選,但我們很難在傳福音時不談基督替不信的罪人受死(林前 15:1-3;提前 1:15;彼前 3:18)。因此,不難理解爲什麼「哪些人是基督爲之而死的人」這個問題如此重要。有人可能會問:「如果你不能確定代贖是否與你有關,那接不接受它意義在哪裡?」
這也許就是爲什麼我讀到的改革宗神學家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很少直接說「不」,而是說「不,但是」(甚至可能是「是,但是」)。因著這一現象,讓我來談談這個實際問題,爲雙方——選擇使用這個短語的人和不使用這個短語的人——提供一些建議。
首先,要確保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沒有超出聖經的範圍。例如,要認識到《使徒行傳》中沒有在傳福音時使用過這種精確的表述。如果彼得和保羅在傳福音時可以不說「耶穌爲你而死」,那麼你就不應該把它作爲檢驗傳福音正統性的試金石。
第二,確保你的福音對象知道他們除非悔改和相信,否則不能得救。大多數基督徒都明白這一點,但我們不應該假定非基督徒也明白。如果聽到「耶穌爲你而死」會讓一個人雖然仍在自己的罪和不信中卻仍然感到安全,那麼這樣說就是誤導。正如耶穌提醒我們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同樣滅亡」(路 13:3、5)。
最後,一定要讓不信的人感受到神的憤怒和愛。有一次我聽到一位傳道人對一位非基督徒說:「上帝沒有對你發怒!」這讓我非常驚訝。他接著解釋說,因爲《約翰一書》2:2 稱基督爲「贖罪祭」(即挽回祭)……除去世人罪孽的,所以神一定不會再對任何人發怒了。但這與《約翰福音》3:36 完全矛盾:「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除非悔改相信,否則神仍然對你發怒。事實上,只有神的忿怒才能幫助我們看到他的愛不是感情用事。
首先,當別人這樣做時,你不要生氣。他們可能不相信有限代贖論,但他們通常想要表達的是 「耶穌是爲著這個目的而死的,如果你相信他,你就會得救」——你也相信這一點。
其次,在措辭上不要比使徒們更謹慎。當你比聖經更小心謹慎時,就會使別人有理由擔心加爾文主義會扼殺傳福音的工作。彼得和保羅也許沒有告訴不信的人「耶穌爲你們而死」,但他們在傳福音時確實發出了類似的呼籲:
因此,不要害怕像聖經中所說的那樣說話,即使這聽起來像是「阿民念主義」。很少有傳道人像司布真那樣確信有限的代贖,但他經常受到極端加爾文主義者的攻擊,因爲他對不信的人使用的語言過於「自由」。這是因爲司布真知道自己傳道不是爲了讓鐵桿加爾文主義者對他滿意,而是爲了榮耀上帝、贏得靈魂。
最後,要確保幫助不信之人感受到上帝的愛和忿怒。福音既是警告,也是勸勉。卡森(D.A.Carson)曾指出,當年輕的改革宗傳道人問他是否可以告訴不信之人上帝愛他們時,他的回答是:「我當然會告訴未信者上帝愛他們。」伊恩·默理(Iain Murray)是這樣說的......:
誠然,聖靈用真理讓我們相信罪。……但定罪不足以把人帶到基督面前。定罪只說明了上帝的聖潔,卻沒有告訴罪人上帝願意赦免。……爲此還需要更多的真理。只有愛的啓示才能使罪人相信上帝隨時準備並願意赦免他們。……愛是最大的吸引力,是福音最重要的吸引力。……而這種愛要作爲「好消息」來宣講,不是對作爲選民的人,而是對作爲罪人的人。
引導人們悔改的是上帝的慈愛,而不僅僅是他的大能(羅 2:4 )。
有限代贖論並不否定上帝的大愛,而是通過承認上帝的特別之愛來加深這種大愛。正如一個男人可以(也應該)愛所有的女人,同時又以獨一無二、排他的方式愛他的妻子,耶穌也可以愛所有的人(見《馬可福音》10:21),同時又以獨一無二、排他的方式愛他的新婦。這就是《以弗所書》5:25 的明確信息。有限代贖的福音宣告,耶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爲他的新婦而死,但轉過身來又邀請人們加入這種關係。《啓示錄》22:17 說:
聖靈和新婦都說:「來!」聽見的人也該說:「來!」口渴的人也當來;願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
如果我們帶著這樣的熱情分享福音,沒有人會懷疑耶穌是否爲他們而死。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Can I Tell an Unbeliever 『Jesus Died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