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創傷逐漸成爲我們解讀和交流經歷的主要視角。我們可以在書籍、播客、治療輔導,以及與家人和朋友的日常對話中看到它的身影。鑑於它的廣泛影響,我們需要暫停一下,並思考這個問題:視創傷爲生活的決定性特徵,是否真的對我們有幫助?
當一個更廣泛的文化界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聽到了一些擔憂的聲音。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雜誌和 Vox 等媒體紛紛發表批評文章,指出當前對創傷的看法已經重新塑造了我們對人類經驗的認知,而「創傷」這個詞因爲過度使用,已經變得毫無意義。
貝塞爾·範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的著作《身體從未忘記》(The Body Keeps the Score)在推廣「創傷」這個術語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從積極的一面來說,範德考克的工作幫助人們理解創傷對身體的影響。作爲一名心理諮詢師,我發現,更多理解創傷如何影響人,很有價值。但我一直在思考,以創傷爲導向的敘事是否會扭曲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
一方面,人們對創傷的認識不斷提高,這是有道理的。痛苦、創傷當然會對受苦的人在認知、情感、屬靈和生理層面帶來影響。這些經歷確實以各種明顯或不明顯的方式塑造著我們的生活。
一直以來,社會並沒有理解或考慮創傷對人的各種影響。改正這個錯誤會很有益。無論他人在多大程度上忽視或誤解了人生命中的痛苦事件,我們都應該更好地了解人是如何受到創傷影響的。
另一方面,我們越來越多地通過創傷的視角來交流,利用這個視角來更加了解自己。爲什麼我會做這些事?爲什麼我會以這種方式思考?爲什麼我在這些情況下以這種方式回應?讀者希望範德考克的書來指導我們去理解創傷的影響,以及該如何應對生活。但這些問題都帶有世界觀的色彩。我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如何看待苦難,都源自於我們對上帝、人性本質和世界的假設。所以,作爲基督徒,我們應該這樣問:創傷的視角如何與聖經世界觀相契合?福音如何與創傷相關?
聖經告訴我們,人是美妙且複雜的受造物,會受到屬靈、社會和生理方面的影響,它也同時教導我們,人可以選擇如何回應周圍的世界。如果當前對創傷的看法迫使我們只是主要關注人性的一個方面(我們的經歷和生理反應),我們就可能把他人和自己簡單化。我們把親身經歷的一部分放大成影響生活的主要因素,最終導致我們對人類經歷的認識出現偏差。
聖經確實講到創傷,認識到這點很重要。雖然聖經作者沒有使用這個詞,但他們坦率地探討了人可能會經歷到的各種痛苦悲傷。聖經以受苦的視角來理解創傷——因他人的罪而受苦,因生活在一個墮落的世界中而受苦,以及因爲我們自己選擇了罪而受苦。創傷性的經歷可以歸納爲這三個範疇。
自始至終,聖經都在說,生命的方方面面都存在於與上帝的關係中。受苦也不例外。我們在聖經和現實生活中都能看到,上帝經常通過具體且有深意的方式與我們在試煉和受苦(創傷)中連結。
世俗社會的創傷文獻顯然會忽略這一點。這些文字仍然會幫到我們,因爲當前關於創傷的理論和敘述將驗證我們的痛苦,並爲我們的反應提供解釋。但如果我們止步於此,我們將忽視一個更爲深刻、更加充滿希望的畫面:上帝在苦難中與我們建立連接。作爲基督徒,在我們痛苦的創傷經歷中,我們最應關注的是上帝是誰、祂如何在我們的痛苦中與我們連結,以及祂如何利用受苦來塑造我們。
那麼,基督徒應該如何回應創傷呢?我建議採取四個行動,幫助我們以符合聖經的方式處理痛苦。
第一,受苦時一直要仰望主。
《詩篇》提供了許多例子,教導我們如何誠實地把痛苦交託給上帝、尋求祂的幫助,在痛苦中提醒自己上帝的良善、本質和信實。整本聖經都在不斷地囑咐我們在苦難中與上帝建立關係,《詩篇》給我們呈現了許多哀歌的實例。聖經中最長的一卷書讓我們看到無論何種情況下不住禱告的例子,鼓勵我們在痛苦中把自己全然交託給上帝。
第二,思考這種情況如何讓你更像耶穌。
如果我們生命的目標是榮耀神,那麼受到創傷時會是怎麼一番樣子呢?明確地說,榮耀神包括在恩典和真理中與他人相處。如果受到虐待,我們就要面對事實,不要欺騙自己,對有關當局、對能提供幫助的人坦誠自己的現實處境。這意味著我們需要輔導,採取明智的措施,防止此類虐待事件再次發生。
然而,儘管世界想讓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從更健康的人際關係或在自己內心找到盼望和滿足,我們應該意識到,那些主要依賴他人或自身的解決辦法效果很有限,而且經常是不對的。或許我們需要一些幫助來看到如何在自己特定的境遇中效仿基督,但「效法祂兒子的模樣」仍然是神在試煉中爲我們設立的目標(羅 8:28–29)。
第三,在考慮今生層面現實同時,也要考慮屬靈層面的事實。
在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中,他描述了許多苦難——鞭打、船隻失事、監禁、不眠之夜、飢餓等等(林後 11:23–27)。這使得他在同一封信中早些時候所說的那些內容更加令人驚歎。保羅用超越苦難的盼望來鼓勵我們,他解釋道:「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爲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爲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長存」(林後 4:17–18)。
聖經向我們保證,我們的大祭司基督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同情我們、照顧我們(來 4:14-16)。但聖經也不斷爲我們指出看不見的屬靈真理,在苦難中給我們帶來盼望(弗 1:3-14)。
第四,盡可能減少痛苦。
我們的終極目標不可能是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然而,在求神的榮耀時,如果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自己或他人的痛苦,我們就一定要去這樣做。耶穌憐憫那些卑微的、受苦的、有罪的、受傷的人。祂減輕他們的負擔,將人引向他自己,引向我們在祂的生命、死亡和復活中所擁有的盼望。
當我們通過創傷的視角來理解自己和自己的經歷時,我們必須要平衡地來看。問題的關鍵不是說因爲神會使用創傷,所以創傷就沒什麼大不了的。然而,創傷並不能決定我們是誰,我們做什麼。上帝不把我們從試煉、虐待或苦難中解救出來——祂會在其中做工,通過苦難來救贖我們。在基督裡,我們不僅僅是苦難的受害者。神創造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就是榮耀神,與祂建立關係,而這應該從根本上影響我們如何看待創傷。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Is the Trauma Narrative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