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認識新興性倫理的五個觀念
2019-03-19
—— Alastair Roberts

社會學家馬克·瑞納若斯(Mark Regnerus)最近在威林頓學會的公眾論壇(Witherington Institute’s Public Discourse)上發表的一篇評論提到,一些基督教界對同性婚姻的支持,與性和與關係的連帶道德標準發生廣泛轉變有關。在他所主導的問卷調查中,人們需要回答對於七項聲明的同意度,議題包括了色情作品、同居、無責任性關係、維繫婚姻的責任、婚外性行爲、多重性伴侶關係、以及墮胎。結果顯示:堅持傳統基督信仰的性道德立場的與支持同性婚姻的這兩個人群之間有了明顯的分裂。

看到這種調查資料,身爲保守基督徒的我們往往會做出兩種相關的詮釋或解釋(有時候我們二選一,也有的時候我們兩者都用),一種是「道德淪喪論」,第二種是「道德滑坡論」。而我認爲這兩種看法都把事情過度簡單化了,掩蓋了實情。

「道德淪喪論」認爲那些摒棄正統基督信仰性道德立場的人,其實是想要擺脫一切外來的約束和道德規範,只受自己罪性的支配;在他們的宇宙裡,道德之星已聲銷跡匿,在漆黑幽暗中任由個人肆無忌憚的意願做導航,行自己眼中看爲正的事;這些人廣泛的支持墮胎和同居,有什麼好意外的呢?

而「道德滑坡論」則認爲:因著與生俱來的誤謬傾向,在某一區塊拒絕聖經真理,假以時日,必然多方面的拒絕真理。採用這個說法的人認爲支持同性婚姻終究導致多妻制、亂倫、戀童癖、和人獸性交;聖經的道德標準雖然尚未被完全摒棄,但它被逐漸腐蝕是必然的。那些主張「道德滑坡論」的人所提出來的證據經常是經驗性的,說明那些跨出危險第一步的人,必定會逐步放棄基督信仰真理。

真實的成分

這兩種說法都有事實的成分。在許多我們正目睹的道德標準轉換上,個人意志佔了上風、拒絕各種更高的權威,或加以扭曲以遷就自己的喜好,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們也見到道德承諾退化的現象與日俱增,看見牽一髮足以動全身、至終導致道德結構的全面瓦解。

但它們也都有問題。大多數棄絕正統基督教道德標準的人,並非有意造成道德混亂,說他們道德徹底淪喪則有欠公正。主張道德滑坡的人認爲拒絕了道德立場甲就必拒絕道德立場乙,但通常只是未經證實的假設。相對而言,不會有太多證據顯示支持同性婚姻就會進而支持人獸性交,或戀童癖之類的事;反而是對某類罪行的反對——特別是強迫性的虐待之類——會更加強烈。

我們可以保有這兩種說法裡的真實成分,並且好好鞏固,只要我們意識到目前看到的道德遷移現象並非完全排斥道德,而是轉換到另一個扎根在自由主義的哲學傳統上的新道德系統。這個新道德系統缺乏嚴謹的一致性,它的根本原則對我們的道德觀會帶來很大的發酵作用;但它並非主張無道德,而是打壓基督信仰的性與關係的倫理。對這種道德系統而言,基督信仰的道德標準不僅只是錯誤的,它更是不道德的。

除非我們根據這新道德系統本身的主張來了解它,我們的回應不會有功效。

五個核心觀念

以下是這種新興性倫理體系的幾個核心觀念:

第一,性行爲不具任何本質上的意義與目的,與我們必須尊重、不能違反、更深層的自然法則無關。它的意義只不過是社會與當事人所建構的。男女之間的性關係無需與「成爲一體」(並它所涉及的一切)這一創造意義混爲一談。「不具意義」的性關係的的確確是有可能的。

第二,我們的性別乃根據主觀感受,與我們的自我認知不可分。即便需要透過變性外科手術,只要對他人不造成傷害,我們有義務關切自己,認清並表達我們所渴望的性別。身爲社會成員,我們也有義務確保我們鄰舍的性別認知得到肯定與支持。基督徒所堅持的兩項立場——反對婚外性關係、終生持守婚約(即便性關係不圓滿)——與這一性道德觀點是對立的。

第三,性的主體是自主、又有主權的個人,因此性關係是爲了相互受益所做的安排。恰當關係的先決條件是:就主體而言雙方是平等的,他們之間沒有絲毫不平權。對那些已經接受這個原則的人,傳統的婚姻模式使人不安。傳統的婚姻模式通常公認丈夫與妻子之間有某種程度的不平等權(例如:身體、經濟、和社交上),藉由男性的權力來愛和承擔責任,並非把男性與女性視爲自主的個體,各有面對面的平等談判籌碼;也限制了各人或兩人做性別上的選擇,即便違反了私下的慾望,仍被要求終身持守;這些限制有許多來自孩子,而孩子的存在根本上攪亂了自由主義對個人與社會關係的概念。

第四,兩廂情願是性關係的口號。性關係只基於雙方同意,幾乎沒有任何合理的理由可以被提出來反對。列舉一例,提倡傳統的基督教性倫理就是在與兩廂情願的同性關係做對,侵犯了這個新興性倫理所主張的原則,也嚴重威脅了他人的性別主體權利和身份認同。

第五,除非爲了避免傷害,性關係應該不受社會監管、約束、沒有標準上的限制、不被指責。兩人的婚姻可以得到公開的承認和肯定,但結不結婚是兩人的自由選擇,不應該期望他們結婚。但是,基督教信仰向來只認可特定的性關係,譴責其他的,把婚姻當作是公開與公眾的關切,從而與這原則衝突。

訴諸本能

我們務必要意識到,社會上大多數的人會本能的被這些道德原則吸引。這些原則源自於傳統自由主義對人的定義,而且這種傳統自由主義已經決然、廣泛地塑造了我們的政治、經濟、和我們的社會倫理。這種預設滲入社會至深,甚至入了保守的教會,使我們缺乏資源,拿不出可以用來挑戰他們的原則。聖經裡的權威命令:「你不可……」只不過被用來做拼死抵抗,因爲我們已全然接受這入侵的原則,幾乎無力反駁。然而,聖經的確提供我們另一種又強大、又結實的視野,讓我們能免疫於這僞造的道德標準。

我一開始質疑了解讀道德轉移的典型說法——「道德淪喪論」或「道德滑坡論」。我也倡議對這新道德標準要有一個嚴謹的詮釋,才能爲我們提供一個更具洞察力的架構。我們現在的處境是看看應該如何做到。

如果要回應「道德淪喪論」,我會說該觀點所想像的,完全失控、無法無天的道德並未實現,我們已經看到的是取代基督信仰的另類模式。然而我們也確實看到個人的意志被高舉,反對自然法則、神的標準、及社會標準,帶來的是個人的自我實現成爲更重要的目的。要回應「道德滑坡論」,我則要指出這一觀點基本上缺乏充分的理由解釋爲什麼排斥傳統基督信仰對同性關係的立場,就必定進一步的只拒絕某些特定立場。當我們意識到造成轉變的,是這些新興倫理標準背後的觀念被漸漸付諸實現,就能更清楚它的邏輯以及有哪些立場是受到威脅的;例如,這種新興道德觀念會大大反對戀童癖,因爲它牽扯到傷害、嚴重的不平權、和沒有知情同意的空間;相反的,這些觀念卻不會拒絕兩廂情願的多重伴侶關係。

對這一新興倫理觀念做更確實的了解,我們才能裝備自己做更好的解讀並且預測它的發展趨向。


譯:麗文;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Five Principles of the New Sexual Morality

Alastair Roberts(亞歷斯特·羅博茲)博士畢業於英國杜倫大學,目前服事於福音聯盟的神學期刊(Theopolis)及另外兩個機構,也參與播客。
標籤
同性戀
倫理
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