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时事
來自第四屆洛桑大會的信息:共同傳講與彰顯基督
2024-10-10
—— Trevin Wax

參加在韓國舉行的第四屆洛桑大會是我這一生中最不平凡的經歷之一。在未來的幾週和幾個月裡,我都會繼續思想這次大會的意義。我該如何描述 5000 多名基督徒——來自 200 多個國家的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敬拜真實而永生的上帝的盛況?我無論怎麼寫都無法描述當時的體驗。儘管如此,我還是想就大會、首爾宣言以及全球福音派宣教工作的未來發表一些看法。

在過去的 50 年裡,洛桑運動一直是全球福音派宣教策略發生重大轉變的催化劑。1974 年舉行的第一屆洛桑大會爲向未得之民傳福音奠定了基礎,並起草了一份信約,該公約在福音派教會和機構當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89 年在馬尼拉舉行的會議強調了跨文化事工和建立教會的本土化,同時將注意力引向 10/40 之窗。2010 年在開普敦舉行的會議強調了傳福音(福音傳講)和社會行動(福音展現)的整合,這一觀點已成爲當今許多福音派努力的基礎。

多中心宣教

今年大會最明顯的收穫之一是多中心宣教——宣教活動如今已成爲一項真正的全球性事工,人們從世界各地被派往世界各地。2010 年,宣教學家在開普敦預見了這一概念,如今它已成爲現實。由北美和歐洲主導的宣教時代已經過去。全球教會已經接過使命,向各大洲派遣並支持宣教工作。舉幾個例子:我的同桌參會者中就有一位來自肯尼亞的宣教士,分享了他對非洲其他地區宣教工作的支持。我有機會見到了來自巴西的宣教士雷內·布呂爾(René Breuel),他目前在意大利宣教(他寫的關於幸福悖論的書非常棒)。當然,韓國教會是這種轉變的典範,它是北美以外最大的宣教士派遣國之一。

這種轉變對教會宣教的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美國人)不應再將自己視爲從西方向其他地區派遣宣教士的主要力量。現在的現實是,世界各地的教會——無論是內羅畢還是紐約,聖保羅還是首爾——都越來越了解自己在傳播福音方面的作用。宣教不再是西方的出口產品,而是整個教會將整個福音帶給全世界的共同使命。

在這方面,薩拉·布羅伊爾(Sarah Breuel)對與會代表的講話對我來說非常精彩。她描述了上帝在全球各地的工作方式,並敦促每一片大陸都全心全意地參與宣教,以彰顯上帝的恩典。對於北美,她警告我們不要因爲有人認爲宣教運動只是殖民主義的產物而喪志。對於沮喪的歐洲,她呼籲人們轉變觀念,不要僅僅將當今的挑戰視爲「後基督教」時代,而應將其視爲「復興前」時代。我記得提摩太·凱勒(Tim Keller)承認,我們尚未在後基督教背景下看到復興,同時強調了「尚未這個詞,因爲每一次復興都是前所未有的……直到它發生。在神的幫助下,一切皆有可能。

跨文化對話

大會期間,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會者進行了豐富且富有啓發性的對話。作爲小組組長,我有幸每天與小組成員進行多次會面。我們的小組成員來自香港、肯尼亞、韓國和印度。其中一位印度成員是一名皈依的錫克教徒,他自我介紹道:「一位更偉大的探索者找到了我。」當我問他什麼時候被「找到」時,他回答道「在世界被造之前!」這樣的相遇加深了我與那些與我敬拜同一主的人之間的聯繫和感恩之情。

正如任何涉及如此複雜問題的盛大聚會所預料的那樣,有些演講引起了與會者的共鳴,而另一些則引起了他們的困惑。人們呼籲與下一代建立聯繫,呼籲更加關注門訓、領袖的聖潔以及福音的意義。有幾場關於司法相關問題的演講如果能夠更加全面,超越(至少在西方語境中)被標記爲「左」而不是「右」的原因,會更有說服力。如果基督教確實打破了人爲的分類——緊緊抓住政治聯盟有選擇地應用的原則——那麼當一位專注於世界上一系列不公正暴行的講員沒有將墮胎視爲必須指出的重大不公時,就是一種失職。

本週的亮點之一是參加了一場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十名信徒的合作會議,主題是性別和性,特別是這個問題如何造成「鴻溝」,影響我們在傳福音和門徒訓練方面的努力。我的同桌有來自英國、加拿大、荷蘭、加納、馬拉維和希臘的參與者。第二天,一場有趣的辯論開始了,因爲大多數人一看到「性別和性」就以爲我們會關注與LGBT相關的挑戰,但一小部分人(主要來自非洲和亞洲)選擇這個話題是因爲他們想探討男女角色-關係以及與婚姻和家庭相關的更廣泛的問題。我們討論了是否要根據這些問題重新分組,但最終決定讓每個人都留在自己的組裡。這種多樣性使對話超越了文化熱點,促使人們更深入地審視基督教的身體神學——按照上帝的形像創造男性和女性的意義。這種對話強調需要一個更深刻、更符合聖經的框架,以應對各種情況下的挑戰。

首爾聲明和身體神學

《首爾聲明》引發了廣泛討論,包括對其福音呈現和解經的讚譽,這並不奇怪。(見我的重點。)它對人論和聖經性別觀的強調也引起了共鳴,在關於性別和性行爲的持續辯論中,強調了建立健全身體神學的迫切需求。雖然有些人批評該聲明過分強調這個問題,但我認爲起草者將注意力放在這裡是明智的。人意味著什麼?我們的身體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至關重要。這份聲明關注這些主題,不僅僅是爲了回應西方文化中的爭議。根據我與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信徒的交談,這些問題顯然正在全球範圍內引起爭論。

然而,《首爾聲明》的發佈並非沒有挑戰。在很短的時間內,關於教會對待受到同性吸引的信徒的失敗經歷的段落就經歷了修改,刪除了將教會的失敗歸因於「無知」(這很可能遭到非洲教會的反對)或單純的「歧視」(韓國教會領袖批評了這一說法,我認爲這種批評是正確的,因爲他們認識到這一用詞不是「門訓性的」而是「法律性的」)。編輯的合併提出了進一步修訂和修訂過程的問題。我建議增加一句話,重申洛桑會議將傳福音作爲「主要關注點」的歷史承諾(馬尼拉,1989 年),特別是在世界上以相對主義和多元化爲主要特徵的地區,基督徒的存在和實踐受到歡迎,而傳福音則不受歡迎。

許多人將繼續提供反饋,但坦率地說,我希望這份聲明從現在開始不會再有太大變化。我同情神學工作組負責人伊沃爾·波巴蘭(Ivor Poobalan)和維克多·納卡(Victor Nakah)處理如此多觀點的艱難。作爲負責決議或負責撰寫某些文件的委員會成員,我知道確保全面和簡潔有多頭疼,更不用說在批評中保持頭腦清醒了。

儘管有人對《首爾宣言》有所顧慮,但我還是爲它感恩,並祈禱它能夠成爲教會的重要資源。它以聖經中關於創造、墮落、救贖和成全的故事爲基礎,提醒我們基督教的願景並非逆歷史潮流而上,而是積極宣揚上帝對人類的美好設計。

將傳福音和社會行動結合在一起

洛桑會議以及全球福音派教會持續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正確地強調傳福音和社會行動。現代宣教運動的歷史表明,人們傾向於輕視傳福音和歸信,而更重視社會行動。除非你大力鼓吹傳福音和門徒訓練,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失去這種動力。

斯托得與葛培理對洛桑大會的重點看法並不一致。從今天的洛桑大會來看,斯托得顯然贏得了這場辯論。但也許洛桑大會會從葛培理的緘默中獲益,將組織的重點擴展到教會可能參與的所有善事上。儘管在整體宣教的問題上,我本人更傾向於斯托得的觀點,但我在這次大會上感受到了葛培理的顧慮。洛桑大會今後應該把重點集中在與世界宣教、門徒訓練和向未得之民傳福音最密切相關的問題上,這樣,這個核心方面才不會在眾多相互競爭的優先事項中迷失。

洛桑大會保持正軌的一個方法就是重申使徒關於基督再來審判活人和死人的教導——接受或拒絕基督的永恆代價的概念——作爲傳福音緊迫性的核心動機之一。雖然《開普敦承諾》將我們的傳福音熱情建立在愛而非永恆審判的威脅上是正確的,但後者不應從我們的宣告中消失,否則我們所傳講的聽起來就不像耶穌了,而耶穌的教導比這次洛桑大會發出的警告要多得多。

對未來的展望

儘管面臨挑戰,但第四屆洛桑大會最突出的亮點是世界各地的人們歡聚一堂,場面非常壯觀。多年來,洛桑大會的最大收穫之一就是討論和辯論。合作離不開一定程度的衝突。道格·伯德索爾(Doug Birdsall)講述的洛桑歷史表明,整個運動從一開始就伴隨著衝突,並一直持續至今。重要的是要避免那些無法觸及實質性問題的爭議。

全球教會是一個多層面的多元文化現象。在許多的敬拜環節中(主要由一支名叫Isaiah 6tyOne的韓國知名樂隊和蓋蒂夫妻主持)上,我與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信徒並肩而立,高舉雙手,虔誠地敬拜三位一體的上帝,我熱淚盈眶。我不知道我是否還能以同樣的方式背誦《使徒信經》中關於「聖徒相通」的句子。在大會中穿行,尤其是當許多人穿著他們祖國的傳統服裝時,我被所展示的豐富多樣的文化深深打動,這讓我對尚未見到的故鄉——新天新地——充滿思念之情,在那裡,每個部落和民族都將帶著他們的文化來到耶穌這位大君王面前。

另一個亮點是和來自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印度和韓國的讀者見面,他們分享了我的作品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和事工。這些對話讓我對自己的寫作有了新的認識,並堅定了我放眼北美以外地區、關注全球教會需求的決心。

第四屆洛桑大會提醒我,無論世界現在看起來多麼瘋狂,教會都會安然無恙。上帝的子民充滿活力,茁壯成長,不斷前進——無論走到哪裡,都帶著耶穌基督的福音。即使在分歧和爭議中,上帝的靈也在發揮作用,吸引人們歸向他,並團結他的子民,共同完成未來的任務。

讓眾教會共同宣告和展示基督吧!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作者博客:Reflections on the Fourth Lausanne Congress: Declaring and Displaying Christ Together.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員會(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資源開發部的副總裁,也是錫達維爾大學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羅馬尼亞的宣教士,是福音聯盟的定期專欄作家,並爲《華盛頓郵報》、宗教新聞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擔任《福音計劃》(The Gospel Project)系列叢書的總編輯,並在惠頓學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課程。特雷文著有多本書籍。
標籤
大會
洛桑
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