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型個人主義認爲,你是誰取決於你內心真實的感受,這是當今時代形成自我認同的主要方式。正如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所言:「當你正在思考如何規劃人生時,(現今的人認爲)最重要的答案就在內心深處。」
查爾斯·泰勒認爲,「現代自由和自主性讓我們關注自身,而本真性的理想要求我們發掘並表達自己的身份。」這種自我理解的方式在各個層面上都對基督教自我觀提出了挑戰。
表現型個人主義(從諸如焦慮和抑鬱案例增加、自戀增加、我們的文化反射性地憤怒,以及幸福感下降等趨勢可見一斑)帶來的後果是毀滅性的。我們如何幫助基督徒看到這種哲學的危險?我們該從哪裡尋找解藥?
總結表現型個人主義並了解其實際運作方式的一個好方法是想像一下如何將其基本原則應用在禱告中。在《真實自我的禱告》(見下文)中,我將表現型個人主義必須尋找的內在本質擬人化。這種神聖的自我已經在當今社會獲得了神聖的地位。
在表現型個人主義的禱告中表現出的其他個人主義原則包括:將個人幸福作爲人生最高目標、個人慾望至高無上、拒絕一切外部權威、崇尚個人自由以及講述個人成就和經歷。
在這樣的禱告中,自我身份的創造者環顧四周,但只是爲了擊敗其認定的敵人。它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但只關注自己的個人生活故事,從出生到建立自己的勝利王國。它期待著實現目標,達到第七重天——不是形而上的,而是指極度幸福或極樂的狀態。當然,真實的自我不會向上看。
這樣的禱告內容可能如下:
我內心的本質,
幫助我找到真正的自我,
願我的國降臨,
願我的旨意得以實現,
從出生到升入天堂。
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
不要寬恕我的敵人,
正如我沒有寬恕那些得罪我的人一樣。
不叫我陷入自我懷疑;
救我脫離一切外在的權威。
因爲國度、權柄和榮耀,全是我的,
直到永遠。
阿們!
當然,大多數基督徒不太會這樣禱告——至少不會如此大聲禱告,但即使是敬虔的信徒,他們的禱告中也會滲入一些表現型個人主義的成分。祈求和平與安全,或者向神傾訴我們的感受,這本身並沒有錯——事實上,這是禱告的特權——但如果這些做法成爲我們大多數禱告的特徵,我們可能比自己意識到的更受時代精神的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主禱文(太 6:9-13)爲我們這個時代的公開哲學以及可能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隱祕方式提供了解藥。它以一種不可思議且富有遠見的方式批判並替代了表現型個人主義:
我們在天上的父,
願人都尊你的名爲聖。
願你的國降臨。
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免我們的債,
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救我們脫離兇惡。
因爲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直到永遠。
阿們。
主禱文強化了我們作爲上帝兒女的首要身份。這有助於我們不僅向內看,而且關注我們與人的關係,回顧和展望我們所處的聖經故事,向上仰望我們的父上帝。
主禱文的開頭與表現型個人主義者的祈禱大相徑庭。複數代詞「我們的」將焦點從作爲個體的「你」轉向作爲群體一部分的「你們」。對「我們在天上的父」的稱謂讓我們超越自我,進入一個宏大而共同的故事。以上帝爲父,提醒我們自己作爲上帝完全兒女的最終命運。
祈求上帝的國度降臨意味著忠於祂的統治,並將我們的生活置於祂不斷展開的計劃之中。「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意味著我們現在要活出作爲祂國度一部分的明確命運。這表示我們放棄了自我主張和建立自己王國的渴望。
祈求上帝賜「我們日用的飲食」意味著承認我們的生命掌管在上帝的手中,並承認祂知道如何賜予祂的子民美好的禮物。這是對消費主義和物質主義的拒絕。
「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的祈求既帶來安慰,又帶來挑戰,提醒我們作爲得蒙赦免的罪人身份,並呼召我們不要報復那些冒犯我們的人。
最後,「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表達了我們固有的弱點和脆弱,以及我們仰望上帝並被上帝發現的渴望。
主禱文以仰望上帝的寶座結束,承認國度、權柄和榮耀屬於上帝,而非我們。唸誦主禱文的人立志不會爲了自己的國度、權柄或榮耀而活。
擁有真實、穩定且滿足的自我意識的關鍵在於擁有一個值得爲之奮鬥的敘事身份,這個身份能夠承認你內心的邪惡,妥善應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並對不公做出適當回應。用主禱文禱告,即確認我們的身份在耶穌基督和祂的國度中。它提醒我們屬於誰、我們致力於什麼、我們需要什麼,以及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譯:DeepL/STH;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Lord’s Prayer: Antidote to Expressive Individu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