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教會大多數異端都想方設法續命,使其在以後的世代中繼續活著。
這一點在馬吉安主義身上顯得尤爲真切。馬吉安主義厭惡一位發怒的上帝,對人類進步持樂觀主義態度,以及迫切要拋棄耶穌所讀的聖經。從當代的紅字版聖經基督教信仰,到最近有人評論說我們需要與舊約聖經「脫鉤」來看,馬吉安主義可謂是歷久常青的異端。
那麼馬吉安到底是誰?他的修正主義計劃爲何今天仍讓某些人產生共鳴?
馬吉安(Marcion)於公元后85年生於本都位於黑海岸邊的西諾普這地方(今天的土耳其)。他是一位主教的兒子,聰慧、有才能、爲人堅強、不屈服、講究虛榮、富有、野心勃勃。他在公元后135到139年間去到羅馬,被當地教會作爲基督徒接納進入教會,他甚至給了教會一大筆捐款,有二十萬塞斯特斯(古羅馬貨幣單位,價值超過當時一百年的工資)。但他在羅馬教會做事並不長久,於公元后144年被正式逐出教會,教會也把他這大筆捐贈速速退回。
馬吉安是初期教會中一位最成功的異端分子,全部有名望的人都反對他。在他死後將近一個世紀,他成了異端首領,遭到坡旅甲的反對(坡旅甲把他稱爲撒但的長子),反對他的人還有殉道士遊斯丁、愛任紐、格利免、特土良、希坡律陀和奧利金。講希臘文和拉丁文的教會一致定爲有罪的異端分子爲數甚少,他是其中一位。
馬吉安被逐出教會之後,周遊世界宣傳他的基督教版本,並且贏得大量信徒。按特圖良的說法,馬吉安建立教會,就像「黃蜂築巢」,教導人「否認上帝是天地間萬有的創造主,眾先知預言的基督是上帝的兒子」。馬吉安的教會滿有活力,要求嚴格,鼓舞人心,組織井然有序,有超過約一個世紀的時間相當成功。
馬吉安的神學錯誤(他的錯誤很多)來自一個主要根源:他拒絕相信舊約聖經的上帝與主耶穌基督的父是同一位上帝。馬吉安完全不能相信一位充滿忿怒和公義的上帝。因此他扔掉了舊約聖經,把他裁剪的路加福音版本,以及選擇性編輯的保羅書信當作是他的聖經。所以完成這一切複製粘貼之後,馬吉安終於得到他想要的基督教:一位良善,僅此而已的上帝;一條鼓舞人心發揚道德的信息;一本刪除了所有關於上帝忿怒和地獄這些讓人不安部分的聖經。馬吉安主義是反律主義,對人的潛能持理想主義態度,以及對教義和規矩懷有膽怯之心。
Angela Tilby在《異端,如何迴避異端》( Heresies and How to Avoid Them, Ben Quash和Michael Ward編輯)中這樣描寫馬吉安。
對他來說,律法和愛,公義與恩典之間存在著一種根本矛盾。馬吉安認爲,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因著其教導的核心出現不兼容狀況而有缺陷。他的解決方法是極端的。除了重新陳述信仰,否則根本不能奏效,而對馬吉安來說,重新陳述,這需要關注他認爲的核心福音:在耶穌的生命和教導中彰顯的愛、恩慈和憐憫。對他來說,這就是必需的一切,這是爲一個新的和純潔人類制訂的藍圖,對於信念和道德而言,除此以外沒有別的真正的基督教根基。
馬吉安不能忍受的,就是在傳講基督教信息時講到地獄,教導律法時向人發出警告,呼籲人順服,用地獄發出威脅。對馬吉安而言,西乃山上呈現的上帝的畫面——一位上帝,祂的臨在彰顯在雷鳴閃電當中,人在祂面前懼怕俯伏——這是完全不可信的。一位讓祂的百姓戰兢懼怕的上帝,一位人害怕與之溝通的上帝,不可能是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在他看來,他當時的基督教信仰需要清理,好讓人可以領受純潔的福音,這福音有根本的單純和對人心的吸引。因爲聖經並沒有馬吉安想要的那一位上帝,他就決定編寫一本「更好的」聖經。
馬吉安主義今天依然活著。爲新時代重塑基督教信仰的觀念,使之色彩更軟化、更溫柔,更聚焦在耶穌的生命,而不是耶穌挽回上帝忿怒的死,這總是廣受歡迎。一些錯謬絕不會徹底死去,而一些新事其實並沒有那麼新。
譯/校:古舊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