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大西洋月刊》發表了德里克·湯普森(Derek Thompson)的封面文章《反社交的世紀》(「The Anti-Social Century」)。他的觀點是:美國人獨處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是在調查研究中,人們表示自己的孤獨程度在減少。他寫道:
在TikTok上有一個趨勢在流行:當那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因爲朋友太疲憊或太焦慮而不願出門,取消和他們的碰面計劃後,他們會以富有創意的方式來慶祝計劃的取消。如果說有誰應該感到孤獨並渴望真實世界的接觸,那應該是這些剛從多年疫情隔離中走出來的年輕人。但事實是,這些被稱爲「美國最孤立一代」的年輕人晚上根本不想出門,而是打開攝像頭,向全世界炫耀「宅在家不出門」有多爽!
湯普森報導,從 2003 年到 2023 年,15 至 24 歲人群的面對面社交減少了 35%以上。和上幾代人比,現在的千禧一代末尾和Z世代更不願意沒有父母陪伴就出門、約會、考駕照、喝酒或打工。
「日復一日,每時每刻,我們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舒適、娛樂隨手可得,」他寫道。「但便利可能成爲一種詛咒。我們的習慣正在創造出經濟學家恩金·阿塔萊(Enghin Atalay)所稱的『孤獨的世紀』。」
作爲基督徒,我們知道安靜和獨處是好事(詩 131:2)。但我們也知道神創造我們是爲了相互陪伴(創 2:18)。各種生物——從大象群到鳥群,再到樹根網絡——都反映了三位一體的神對群體生活的喜悅。人類也應該如此。
在與青年領袖和校園牧師交流時,有些人告訴我,Z世代在社交互動方面遇到了如此多的困難,所以,年長一些的世代幾乎需要「倒推」他們自己的友誼形成過程,弄清楚什麼讓友誼成功,然後把這些經驗和技巧教給年輕人。
因此,我向這些領袖請教了一些建議,給嘗試建立友誼的年輕人做參考。我特別詢問了關於在大學交朋友的問題,因爲大學是個特殊時期,年輕人開始自己安排時間,身邊又有成千上萬的潛在朋友。不過這些建議其實適合所有人,不光是大學生。
第一,「禱告,並請求神爲你提供那些優秀的、敬虔的、有趣的朋友。」——謝爾比·阿博特(Shelby Abbott),學園傳道會(Cru)校園牧師
第二,「如果你在基督教大學上學,要去參加禮拜活動。這能讓你了解校園的動態——了解本週校園裡大家都在討論什麼。」——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多特大學(Dordt University)助學生成功部門的副主任。
第三,「不管你在哪間大學讀書,都應該加入查經小組。這些小組對所有人開放,你加入後,會立即被接納,並擁有了一群渴望了解你的同齡人。」——羅伯特·泰勒
第一,「你已經喜歡做什麼?現在,去和其他人一起做這些事——這可能是校內活動、健身課、時尚或音樂。你至少已經與他們有一個共同點。『你也喜歡這個?我以爲只有我一個。』友誼就是這樣開始的。」——喬安娜·格雷默(Joanna Gramer),鹽公司(Salt Company)副主任,爲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學生服務
第二,「加入俱樂部或團體。找一個符合你興趣的。如果你學習工程,加入工程俱樂部。如果你是護士,加入護士俱樂部。找不同的群體,在那裡可以認識有相似興趣的人。」——託尼·登特曼(Tony Dentman),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icago)校園拓展主任
第三,「我也建議加入校園俱樂部,不過這些俱樂部不一定與你的職業道路相關,而是基於你的興趣愛好,比如校內體育活動或縫紉俱樂部,這些團體不會觸發你對未來的焦慮。」——摩根·肯德里克(Morgan Kendrick),範德比爾特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改革宗大學團契校園工作人員
第一,「在多特大學,我們有一份名爲《週刊》(The Weekly)的電子報,每週發送給所有學生。這份電子報列出了一週內的校園活動——它是了解校園所有活動的一站式平台。如果你感到無聊——查閱《週刊》(或者你所在校園的類似通訊)。然後去參加校園活動。」——羅伯特·泰勒
第二,「對各種活動要敢於說『好』——即使你不認識任何參加的人,即使聽起來不是特別有趣。如果你的宿管邀請你參加遊戲之夜,如果學校爲優秀學生組織週末旅行,如果宿舍舉辦卡拉OK之夜,如果當地小學有志願服務機會——都去露個面,看看能否遇到朋友。你可能不會在每個活動中都認識新朋友,但最終這種做法會讓你有所收穫。說不定哪一天你就在那裡遇到了你最好的朋友!」——喬安娜·格雷默(Joanna Gramer)
第三,「利用你已經認識的人來幫你結識新朋友——你高中的朋友有沒有兄弟姐妹或表親在你要去的大學?你的同學或隊友有沒有朋友在你即將搬去的城市?」——摩根·肯德里克
第四,「走出宿舍。去圖書館、健身房、食堂或小組學習空間等地方。身處人群中會讓交朋友變得更容易。」 ——託尼·登特曼
第一,「主動成爲別人的朋友。不要等待別人來找你。主動幫助他人,與別人建立聯繫。真心關心他人,你就會自然而然地交到朋友。」——託尼·登特曼
第二,「別因爲害怕被拒絕而不敢開口。其實大家都比表面看起來要孤獨,他們和你一樣渴望朋友。如果你對某人有好感,想更了解他們,不管是同班同學、食堂遇到的人,還是校園裡經常碰到的人,大膽點,問問他們:『要不要找時間一起玩?』發條私信也行!勇敢邁出一小步,可能會收穫一段珍貴的友誼。」——喬安娜·格雷默
第三,「對別人的生活保持好奇心。問一些好問題,然後認真傾聽。」——謝爾比·阿博特
第四,「走在校園裡時抬起頭,手機放口袋裡,不要戴耳機。僅僅這樣做就能讓你看起來更平易近人、更友好。如果能對每個人微笑打招呼,那就更好了。」——羅伯特·泰勒
「要意識到,交朋友這件事其實挺難的,還需要時間。」肯德里克說。她說得對——根據一項研究,從點頭之交到普通朋友大概需要 50 小時的相處,從普通朋友變成好友需要 90 小時,而要成爲知己則需要 200 小時。「
不過,這些花在交朋友上的時間是很值得的。研究表明,擁有朋友能降低你得心臟病、2 型糖尿病和抑鬱症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友誼還能提高你的幸福感,符合神創造你的初衷,在這個越來越反社交的時代,是見證神之良善的一種方式。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How to Make Friends in College (or An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