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沒有興趣對兩黨(指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譯註)的就業促進計劃作評論。雙方無疑有很多對經濟增長有益的好點子,也有許多壞點子是需要避免的。對此我還是讓讀者自己判斷。
然而我覺得,私營經濟如何產生就業崗位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基本而言,就業崗位產生於手中有錢,並想要把錢花在更多人身上的人。這意味著:
當然,如果僱主不賺錢,以上這些就都是空談了。幾乎沒有生意能夠在利潤不增加,或者人們對利潤增加沒有強烈的信心的情況下實現擴張。
那麼利潤從何而來?
人們以高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出售物品或服務的時候就產生了利潤。無疑,的確有一些貪婪的人會以犧牲原則、利用他人良善的手段去追逐利潤,但利潤本身不是壞事。事實上,利潤讓我們知道我們正在提供人們覺得有價值的產品,利潤也幫助我們將資源分配到人們需要的物品與服務中。
當同樣的物品或服務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時,利潤便上升。在公平的競爭下,價格最終會下降,使消費者受益。這一遊戲的正式名稱是「生產力」。當同樣的物品能夠以更低的價格生產時,生產力便上升。生產力的上升帶來經濟的擴張。這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的受益是一樣的:比如一個行業的突然盈利可能是另一行業的壞消息。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生產力的增加,這對經濟的整體淨效果是正向的。那意味著會有更多的就業崗位。
讓我來進一步說明。
哞先生(Mr. Moo)從事賣牛奶的生意。他每加侖牛奶收5美元。鎮裡所有人都要牛奶,所以每個人都付給哞先生5美元購買一加侖牛奶。但是哞先生想要賺更多的錢。也許是他貪婪、也許他想增加對他教會的奉獻、也許他要購買一輛新車、也許他剛有了新的孩子——需要吃的和穿的、也許他想賭賽馬,不管什麼原因,哞先生(如同幾乎每一個人)想賺更多的錢。他應當怎麼做呢?
他可以抬高牛奶售價,但他意識到當奶價在6美元每加侖時,他的有些顧客會開車到鄰鎮去買牛奶,那裡的價格只有4.75美元每加侖。所以他轉而去努力降低成本。他生產一加侖牛奶花費4美元,但是他想要做得更好。於是次月他將擠奶女工替換成了擠奶機器。這需要一筆可觀的初期投資,但一年不到,擠奶機的成本就已經賺了回來。因爲不用再支付擠奶女工工資,他的牛奶生產成本只需要3美元。現在他的售價是4.25美元,既省了顧客的錢,又增加了自己的利潤。
這個簡單的例子顯示了生產力如何推動利潤。哞先生找到了一個辦法,可以讓他花更少的錢做同樣的事。
但是讀者會問,這對哞先生之外的人有什麼好處呢?這樣說吧,當其他的農戶也購置了擠奶機,他們的成本也下降。所以他們降低了售價,希望吸引更多顧客。哞先生做的正是同樣的事。儘管他現在更有錢了,他的顧客同樣也是。他們在每一加侖牛奶上省下了75美分(現在4.25美元,原來5美元)。現在他們還是享有和以前一樣的牛奶,但是有更多的錢。於是經濟得到了增長。
那還不是全部,哞先生口袋裡有了更多錢後,他就會更多地外出就餐。這促使當地的漢堡店聘用了更多的廚師。所有新機器需要維護,所以當地的維修工招起了學徒。雜貨店老闆因爲在牛奶上花費降低,便能多僱傭一名裝袋工。醫生因爲在奶製品上省下了錢,便有更多的可支配的錢,於是他捐助了當地的一家博物館,使得後者能新購買兩幅畫作,而那位畫者正在成爲藝術家的道路上努力著。當初沒有人料到哞先生的機器將會幫助那麼多人,創造那麼多工作崗位。也沒有人會真正注意到,但這些都真切地發生了。
但那些擠奶女工呢?的確,她們失業了,她們的生活至少在短期內因爲創新而變糟糕了。似乎那些嚇人的擠奶機搞亂了一切。事實上,鎮長幾乎要立法禁止擠奶機,也有人想要設立一項新的擠奶機稅用來抑制農戶購買它們,以幫助擠奶女工維持工作。但這些最終都沒能發生。與之相反,農戶們不斷購置擠奶機,擠奶女工們持續失去工作。這給擠奶女工與她們的家庭帶來了艱辛。
然而這並不是故事的全部。一些擠奶女工去了擠奶機製造商泵先生(Mr. Pump)那裡工作。他的生意正在急速擴展,需要更多工人去生產更多機器,所以他僱傭了一些擠奶女工。同時記得,因爲奶價的下降,奶酪、披薩和酸奶的價格也隨著下降。所有人的購物開支變少了。整個鎮子雖享用著同樣的產品,但現在更有錢了。所以沃爾先生(Mr. Wall)和瑪先生(Mr. Mart)決定新開一家二手品店。那位一開始爲忙碌的沃爾先生與瑪先生照看孩子的樂卓女士(Mrs. Lovejoy),現在決定開一家託兒所。正如沃爾先生與瑪先生那樣,她也僱傭了一些先前的擠奶女工做幫手。一些已成家的擠奶女工決定她們不再需要去工作,因爲日用百貨比以往便宜了,整個家庭能以更少的開支度日。失業是艱難又丟人的,但五年後,得益於哞先生購置擠奶機,整個鎮子生活變好了:工作崗位更多了、家庭能夠購買更多的東西,並且有更多的冰淇淋讓每個人享用。
這則小寓言的要點是要強調生產力的厲害之處。顯然,我的故事是大大簡化了的。這個例子沒有考慮到有些技術存在道德上的疑問,以及有些人會以不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美德對所有蓬勃發展的經濟都是必需的。經濟學家們稱之爲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這只是對信任、誠實與法制的一個花哨的稱呼。當腐敗橫行時,經濟必然會受拖累。所有的經濟體都需要一套由中立的執法人公正執行的規則。這一切在我們的資本主義朋友哞先生的故事裡是默認的前設。
我不相信聖經規定了某種特定的經濟體系。基督教並沒有要求社會實行資本主義,但基督教原則的確堅固了資本主義的基礎。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資本」自身。我們一般一聽到「資本」,便想到錢。但那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資本。請記住,「資本」(capital)一詞來源於拉丁語中的「頭」(caput),資本主義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人的頭腦。資本主義的引擎(「頭」)是神賜的,讓人去發明、創新、有動力征服與駕馭、有能力,和有責任。當人類從無到有造出產品,或當我們更有效率地造出同樣事物時,我們裡面神的形像便得到了彰顯。我們將黑漆漆黏糊糊的髒物變成燃油,將沙子變成硅,做成芯片,那是人類聰明才智的結果。生產力由此得到提升。事情就是這樣運作的:生產力增加拉動利潤,而利潤是創造就業崗位的根本。
譯:Alex Liu;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Is Capitalism UnChris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