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可以用基督的像嗎?可以
2024-09-02
—— Kevin Keating

編者注:如果想了解關於基督形像的另一種觀點,可以閱讀瑞恩·M.麥格勞(Ryan M. McGraw)所著的《可以用基督的像嗎?不可以

近年來,基督教領袖們一直在爲一件事憂心忡忡:信徒們對聖經的了解越來越少了。在過去,即便是非基督徒,對聖經的歷史、人物、概念也有相當的了解。而現在,不光是信徒對聖經的知識了解在減少,整體的閱讀量也在下降。如今在美國,經常看書的人少得可憐,更不要說讀聖經了。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現代人愚鈍。許多不愛讀書的人能夠滔滔不絕地討論虛構宇宙(如漫威電影宇宙MCU)的歷史、人物和哲學。這其實也是一種識字能力,只不過它植根於視覺媒體,而非書本。

在這種背景下,《揀選》(The Chosen)等聖經故事的視覺改編作品近年來大受歡迎就不足爲奇了。這些作品爲不愛讀書的人打開了認識聖經故事、人物和思想的窗口。同時,它們也讓經常研讀聖經的人能以嶄新的視角重新審視這些熟悉的故事。

縱觀歷史,特別是在前現代時期,用視覺方式呈現聖經故事一直是傳播聖經知識的重要途徑。但與此同時,反對畫像的聲音也從未間斷。這種反對主要源於對第二條誡命的解讀:禁止用圖像描繪耶穌。

然而,我們需要明白,不同的耶穌圖像是用來做不同事情的。爲敬拜而創作的聖像,與聖經繪本或《揀選》這樣的聖經劇集,在功能和作用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事實上,只要我們恪守以下原則,耶穌的像完全可以用來重述聖經故事或闡明聖經思想,而不違反第二條誡命:不轉移對上帝的榮耀、不歪曲新約的教導、不削弱上帝的本質、不扭曲使用者的信仰。在這個基礎上,視覺化的聖經內容不僅可以接受,還能成爲傳播福音、增進信仰的有力工具。

第二條誡命的真正含義

當我們嘗試著將聖經的教導應用到新的環境中時,我們首先要理解這些教導最初的用意。我們不能像當年的法利賽人那樣,忘記了安息日規定的本意,反而過於刻板地執行這些規定(太 12:1-14)。因此,在我們討論如何將第二條誡命應用於對耶穌形像的描繪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這條誡命的本意。

好在第二條誡命本身就給出了解釋。神禁止雕刻偶像的原因是祂是「忌邪的神」(出 20:5)。偶像會將本應屬於神的榮耀轉移到虛假的對象上。神禁止偶像,是因爲不祂願與任何人或物分享祂的榮耀——即使是一個看似代表祂的形像(賽 42:8)。

神禁止使用雕刻偶像還有一個深層原因:這種做法會扭曲神與以色列民之間關係的本質。當以色列人與耶和華立約時,他們「聽見聲音,卻沒有看見形像」(申 4:12)。若給神塑造一個具體的形像,就是曲解了祂作爲君王獨特的啓示方式(參見同章15-18 節)。

此外,神禁止雕刻偶像,是因爲這些偶像會貶低祂的本質,從而扭曲了按祂形像造的人。聖經中的神是永活之神。祂能說話、能看見、能聽見。祂不是人手所造的產物,也不是人類意願的代言人。將這樣一位神等同於說不出話、看不見、聽不到的朽木一塊,無疑是貶低了祂(耶 10:1-10)。更重要的是,人類往往會變得像他們所崇拜的對象。那些敬拜偶像的人最終會在靈性上變得遲鈍(詩 135:16-19)。偶像不僅不能引導人認識永生的上帝,反而會將人引向虛無和死亡。

該如何看待耶穌的圖像?

在評估創作或使用耶穌的視覺形像是否違反第二條誡命時,我們需要考慮三個方面:這些作品是否將原本屬於神的榮耀轉移到了其他對象上?它們是否扭曲了神與祂子民之間關係的本質?是否貶低了神的本性,並對觀看者產生負面影響?

確實,對聖像的崇拜可能會模糊上帝的榮耀。但是,那些用來講述故事或闡釋聖經的耶穌形像,其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舉個例子,沒有人看了電影《奧本海默》(Oppenheimer)後會因爲原子彈是他發明的而去讚美或責備這部電影。觀眾很清楚,電影中的奧本海默和歷史上的奧本海默是兩回事。即使他們在想到真實的羅伯特·奧本海默時,腦海中浮現的是演員希裡安·墨菲(Cillian Murphy)的臉,他們也能輕易地區分這兩者。

這一原理同樣適用於像《揀選》這樣的電視劇,觀眾不會因爲得到救恩而去感謝這部劇本身或扮演耶穌的演員喬納森·魯米(Jonathan Roumie)。雖然有些天主教觀眾可能會把魯米當作禱告的中保,但這種行爲更多是源於天主教代禱教義的錯誤,而非視覺作品本身的問題。事實上,像《揀選》這樣的作品通常會引導觀眾去關注聖經,進而認識耶穌本人。

要評判對耶穌的視覺描繪是否歪曲了上帝與人類關係的本質,我們需要區分舊約和新約中神啓示自己的方式。在舊約中,摩西強調上帝在西奈山上沒有顯現可見的形像。但在新約中,使徒們卻堅持說,道成了肉身(參見《約翰福音》1:14;《提摩太前書》3:16),是他們親眼所見、親手所摸的(參見《約翰一書》1:1;《彼得後書》1:16-18)。西奈山上的律法是由看不見的聲音宣告的,而登山寶訓則是由一位有血有肉的拉比講述的。

對耶穌的視覺描繪恰恰強調了神通過基督與祂子民建立關係方式的重大轉變。如果我們完全禁止耶穌的圖像,反而可能會淡化這種轉變,甚至無意中傳達出一種否認耶穌真實人性的錯誤觀點。

當然,不同的描繪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些作品能夠高舉耶穌,幫助觀眾更好地效法祂;而另一些則可能貶低耶穌,對觀眾產生負面影響。前者雖然可能會在敘事細節上有所發揮,但基本忠於聖經的世界觀;後者則可能將耶穌塑造成非聖經教導或行爲的代言人。這類作品確實可能成爲有害的偶像,誤導不謹慎的觀眾。相反,那些忠實呈現耶穌超越文化的教導和生活方式的作品,可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通過呈現符合聖經的耶穌形像,這些作品能夠引導人們遠離死亡,走向真正的生命。

門訓機會

關於耶穌的視覺描繪確實引發了一些複雜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但我們既不應該全面禁止所有對耶穌的描繪,也不該不加分辨地接受所有描繪。相反,教會應該教導信徒如何在這個問題上運用屬靈的分辨力。

一方面,我們要警惕那些虛假或可能導致偶像崇拜的圖像帶來的危險。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鼓勵信徒恰當地使用耶穌的描繪,用於個人靈命成長、門徒訓練、福音傳播。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Are Images of Christ OK? Yes.

Kevin Keating(凱文·基廷)哥頓·康威爾神學院道學碩士,是《聖經藝術家》博客和播客的創始人。他與妻子和兩個女兒一起生活在波士頓。
標籤
耶穌形像
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