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恩·愛德華·維思博士畢業於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目前擔任帕特里克·亨利學院(Patrick Henry College)的教務長和文學教授,協和神學院(Concordia Theological Seminary)克拉納赫研究所(Cranach Institute)所長,《世界》雜誌(World Magazine)和「桌邊談話」(TableTalk)的專欄作者。他是18本關於基督教和文化不同方面書籍的作者,包括《字裡行間的閱讀:文學作品基督徒指南》(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 A Christian Guide to Literature)和《想像力的救贖:用你心靈中被忽視的部分來榮耀上帝》(Imagination Redeemed: Glorifying God with a Neglected Part of Your Mind)。
「所有現代美國文學都從馬克·吐溫的一本書開始,這本書就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Huckleberry Finn),」海明威說。「所有美國作家的著作都受這本書的啓發。這本小說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這本書出版於1884年,是第一部用美國俚語寫成的小說,以穿越美國自然和社會景觀的史詩般旅程爲特色,從一種特別的美國人角度出發,探討了獨特的美國問題。
與其他經典作品不同,當代讀者出於「要讀名著」的責任感而翻開很多經典文學著作,但在閱讀時感到非常困難,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則讓人重新感受到閱讀的所有樂趣。馬克·吐溫將一個個懸疑、冒險和情節曲折的故事與令人難忘的人物、深刻的主題和破壞性的社會諷刺結合在一起。吐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也是一位偉大的幽默家。他是爲數不多的能夠同時做到嚴肅和幽默的作家之一。《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讀者會發現自己讀的時候笑得很開心,甚至會被感動到流淚。
故事是以湯姆·索亞(Tom Sawyer)的街頭頑童朋友哈克·費恩的視角和聲音講述的。故事開始時是《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在密蘇里小鎮上有更多有趣的惡作劇,直到哈克那位酒鬼和流氓父親到來,情節開始變得嚴肅。在逃離父親的過程中,哈克發現自己也在幫助奴隸吉姆逃向自由。他們乘著木筏順著密西西比河漂流而下,一路上遇到了各種冒險和豐富多彩的人物,從捲入哈特菲爾德和麥考伊式爭鬥的家庭到一對自稱是英國公爵和法國合法國王的騙子。他們的目標是到達伊利諾伊州的開羅(Cairo, Illinois),在那裡他們可以沿著俄亥俄河向北走,爲吉姆獲得自由。但他們錯過了轉彎,在奴隸制土地裡越漂越遠。
在密西西比河上,哈克學會了不把吉姆當做什麼「財產」——當他們上岸後,人們就是這樣看待他的,而是把他當做一個人,一個願意爲哈克犧牲自己的朋友。這部小說是一篇深刻的論文,論述了把其他人當作單純剝削對象時的罪惡,它是所有文學作品中對奴隸制和種族主義的最感人的控訴之一。
然而,正如馬克·吐溫式的諷刺,《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今天在許多圈子裡——特別是在公立學校——被列爲禁書,因爲人們指控它有種族主義。這本書,就像它所使用的19世紀南方方言一樣,使用了"N"開頭的單詞稱呼黑人。吉姆雖然是小說的道德中心,但有時卻被認爲是一個種族刻板印象,吐溫的一些幽默似乎讓人聯想到以前用來展示黑人但被看爲有種族攻擊的「小戲班」式描述。
因此,正如它經常做的那樣,風格勝過內容,看似膚淺的細節甚至使人們無法看到背後的含義。
但是,如果讀者不能超越「N」開頭的這個單詞,我建議暫緩閱讀這本書。據報導,諷刺是最難掌握的言語方式,因此,如果讀者在小說中只看到種族主義,而沒有看到馬克·吐溫攻擊這種種族主義的方式,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部小說。
我們常常認爲,關於兒童的書是爲兒童準備的。情況並不總是如此。實際上,小說中除了種族主義之外,還有很多內容會讓現代父母感到不安。兒童吸菸、孩子們喝酒、孩子們離家出走。孩子們隨意在鎮上游蕩,做一些危險的事情,如在河裡游泳和進入山洞,並且在沒有成人持續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與我那些受到更多保護的孩子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更像哈克·費恩,但現在又對孫子孫女加倍保護。)當時的文化就是這樣,讓《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成爲一本適合成年人的書。
但馬克·吐溫不是對基督教有敵意嗎?好吧,在他的最後幾年裡,吐溫是一個痛苦的人,他抨擊宗教,還對聖女貞德培養了一種近乎天主教的崇敬。但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中,他諷刺了基督教的教義和當時基督教文化之間的衝突。例如,格蘭福德(Grangerford)一家熱情而善良,充滿了對基督教的真誠虔誠和善舉——只是他們與同樣虔誠的雪珀赫德森(Shepherdsons)一家有血海深仇,他們世世代代都在殺害對方——儘管沒有人記得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也沒有人記得他們爲什麼如此仇恨對方。
小說的轉折點是哈克決定違背他的良心和他在主日學裡所學的一切,幫助吉姆獲得自由。哈克描述了他一開始如何決定扭轉自己的生活,並通過將吉姆交給他的合法主人來遵循正義的道路。但後來,在看到吉姆的人性後,哈克決定幫助吉姆逃跑,儘管這是在偷竊,儘管這一罪行肯定會使他受到永恆的譴責。「好吧,那麼,」哈克決定。「讓我下地獄吧。」這句話不得不讓任何一個基督徒感到害怕。但是,我們不能靠善行得救的一個原因是,當我們行善時,認爲它們會使我們獲得天堂,這就剝奪了善行本身的道德意義。我們的罪性是這樣的,我們甚至可以爲了一個自私的動機而做善事。對哈克來說,道德世界是如此顛倒,以至於一件壞事(背叛朋友)被認爲是一件好事,而一件好事(幫助朋友)被理解爲一件壞事。哈克沒有做正確的事來換取永恆的獎賞,而是做正確的事——愛和服務他的鄰舍——儘管他以爲這將給他帶來永恆的懲罰。同樣,更多的諷刺會讓許多讀者感到厭煩。但總的來說,對基督徒來說,忍受對虛僞和他們自己的非基督徒態度和行爲的諷刺是件好事。它們有助於使我們不斷悔改。在小說最後一節,貧窮但賢惠而現實的哈克與他的朋友湯姆·索亞再次相遇,後者有著中產階級的身份和瘋狂的浪漫理想。海明威說,我們應該跳過這最後一部分,這部分只是變得愚蠢,把高貴的吉姆更多地變成了小丑。在結尾處,哈克決定做美國人在遇到棘手的問題後總是會做的事(當他們可以做的時候)。「擴大我們的領土」——到西部去,到邊疆去,開始新的生活。這基本上就是馬克·吐溫離開飽受戰爭摧殘的南方前往內華達州銀礦的做法。這部小說提醒基督徒讀者,罪惡深入人心,深入人類社會,它使我們都成爲奴隸;它喚醒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這種渴望只能來自爲使我們自由而死的基督。其他人可能不會從這個故事中領會到這些。但基督徒會。
譯:DeepL;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Gene Veith: A Novel Every Christian Should Conside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