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事工
營帳裡的「假想敵」
2025-07-08
—— Trevin Wax

既然在營房裡對戰友吶喊就能體驗戰鬥的快感,爲何還要踏上文化戰爭的戰場呢?

作爲一個關心教會健康發展、期待社會更加公正,更加正義的人,每當我看到基督徒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消耗在與理念最接近的同道之間的爭執上,而不是爲推動文化變革做出實質性的貢獻時,我總是深感失望。

我把這種現象稱爲「打假想敵」。當一些小分歧開始被無限放大,像幽靈一樣縈繞在每次互動中,最終危及到整個團隊的凝聚力時,我們就會不知不覺陷入這種誤區。無論是對策略的爭議,還是在組織使命核心之外的議題上的內訌,這些本該微不足道的分歧都會逐漸演變成巨大陰影,令人生畏。結果就是,我們揮舞著利劍與幻想中的對手搏鬥——傷害了最親近的夥伴,卻在原本使大家團結一致的共同事業上毫無進展。

這種「與假想敵交戰」的現象隨處可見:有些政治人物一旦當選,就把大量時間用來抨擊同黨成員,而不是與他們攜手推進立法工作;一些正義事業的倡導者,把主要精力用來指責理念相近的盟友在方法或策略上的差異;持有相同神學觀點的人因爲得出結論的路徑不同而彼此對立,又或者同屬一個神學陣營的信徒對如何將理念落實到教會實踐中產生分歧。

在這些情況下,戰鬥已經不是發生在戰場上,而是轉移到了自己人的營房之中。

爲何我們熱衷於與假想敵爭鬥?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奇怪的現象?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對小區別的自戀「理論——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爲了共同理想聚在一起時,他們反而開始淡化彼此的共同點,刻意放大分歧,藉此樹立新的自我認同感和優越感。在他們看來,劃清界限是彰顯個性的捷徑,不斷地給他人貼標籤則可以快速形成新的小圈子或身份認同。這樣的群體不再致力於團結更多的人共同奮鬥,反而熱衷於「淨化」——把最猛烈的火力對準自己陣營邊緣的同道中人。

是技術的影響嗎?或許我們該審視數字化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社交媒體上那些不健康的使用習慣。表演型個人主義已經成爲網絡互動的主旋律,驅使我們在網絡論戰中不斷變換立場和身份。我們更在意表面功夫而非實質內容,更重視氛圍而非願景,更追求製造爭議而非追求實際成果。

是制度的關係嗎?政治學者尤瓦爾·列文(Yuval Levin)指出了政治停滯不前的一個重要原因:如今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把制度當作提升個人知名度的舞台而不是遵守制度規範來錘鍊自己的品格,而後者本該是凝聚持久力量的關鍵所在。在當下,在網上表演比努力尋求共識或說服他人更容易博得喝彩。

這些解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說到底,我們熱衷於與假想敵鬥還有一個更直觀的原因:這很有意思。誇大那些與你觀點接近、在大多數問題上有八九成共識的人之間的分歧,會帶來一種興奮感。這不僅讓人覺得有趣,而且輕而易舉。一旦你劃定新的界限,把批評的矛頭對準曾經的戰友,你就會因爲創造並加入一個新的小圈子而感到沾沾自喜。與幻想對手搏鬥會給人一種錯覺,彷彿自己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網絡爭鬥:一場虛幻的遊戲

從軍事戰略角度來看,與假想敵鬥毫無意義,這完全不合常理。但它確實很好玩。這就是爲什麼在推特(Twitter,我依然拒絕叫它X)上,來自不同立場的最響亮的聲音——那些一心一意與假想敵斗的人——經常炫耀自己有多少粉絲,自己的帖子獲得了多少瀏覽量,或者自己的犀利言論如何在網上「碾壓」了對手。

這些炫耀行爲揭示了一個重要事實:在網絡上與幻想對手搏鬥已經變成了一場遊戲。而遊戲總令人著迷,尤其是當社交媒體不斷給你帶來多巴胺的刺激,讓你覺得自己在不停地贏。想要在這個遊戲中」升級「,就要拋棄那種老套的做法——不再一味抨擊政見相左的對手,而是轉而聚焦於那些基本立場與你相近,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分歧的人。劃定新的界限,縮小圈子,你的聲音就會顯得更響亮。

但這種效應只是暫時的。最終,圈子會變得過於狹小,你在網絡上的聲音也會逐漸減弱。遊戲一旦結束,你會發現這一切努力沒留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慎選戰場

跟隨耶穌,與那種和假想敵開戰的遊戲完全不同。

真正有德性的生命應該表現爲沉靜而不是暴躁不安,真正的智慧應該體現爲穩重而不是急不可待,真正的聖潔在於自我約束而不是任性妄爲,真正的仁愛是無私付出而不是惡意中傷。

基督徒之間當然會有分歧,辯論和對話也永遠都有存在的必要。同一個團體中的人相處難免會有摩擦。我們需要就目標和方法進行建設性的討論,需要對可能出現的意外後果提出警示,有時也需要對某些決定表達強烈的異議。當分歧實在太大時,或許不得不選擇分道揚鑣。但是,面對團體的分裂,我們應該感到痛心,而不是幸災樂禍。

更重要的是,只有當人們能夠克服這些挑戰,把注意力始終集中在最關鍵的主戰場上時,才最有可能爲文化和社會帶來持久的進步。我們必須警惕一個經常出現的誘惑:放棄真正的戰場,轉而在營房裡玩無謂的窩裡鬥。

打擊假想敵或許能博眼球,但未來終將屬於那些懂得創造和諧而不是製造喧囂噪音的人。能夠推動進步的是那些克制破壞衝動、專注建設的人。能夠向前發展的是那些致力於擴大和鞏固聯盟的人,而不是那些想從每一道裂縫中謀取眼前利益的人。

‬‬對詭計重重的魔鬼而言,一個四分五裂的教會遠沒有一個團結(但並非萬人一面)的基督徒隊伍強大。這支隊伍始終牢記自己的首要使命,與所有志同道合者攜手共進,獻身於基督的愛的律法。正如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4:19 中告訴我們的:「我們務要追求和睦的事與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我們追求的不是一時的快感,而是永恆的喜樂;不要小差異的自戀,而要全部擺上、無私奉獻。當我們披戴真理和公義,爲傳播和平的福音做好準備時,絕不能從屬靈的戰場上退縮,躲進打擊假想敵的舒適遊戲中。


譯:MV;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The Fun of Fighting Phantoms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員會(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資源開發部的副總裁,也是錫達維爾大學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羅馬尼亞的宣教士,是福音聯盟的定期專欄作家,並爲《華盛頓郵報》、宗教新聞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擔任《福音計劃》(The Gospel Project)系列叢書的總編輯,並在惠頓學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課程。特雷文著有多本書籍。
標籤
社交媒體
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