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注:就像C. S.路易斯(C. S. Lewis)所建議的那樣,我們要幫助我們的讀者「讓這幾個世紀以來乾淨的海風吹過我們的心」(出自On the Incarnation: Saint Athanasius with an introduction——譯註)。也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樣,「只有通過閱讀經典」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接下來要審視一些可能被遺忘、但是依然和現今的教會相關,並且能幫助今日基督徒的經典著作。
在他最近出版的《與死人擘餅》(Breaking Bread with the Dead)一書中,艾倫·雅各布斯(Alan Jacobs)爲實現「更寧靜的心靈」(是一件值得虔誠盼望的事情)提供了建議。該書的核心是以下見解:我們與過去的聯繫越緊密,我們就越能有效地避免被「困在我們周圍的社會結構和生活模式」中。(14頁)
就像C. S. 路易斯(C. S. Lewis)敦促我們通過閱讀古舊經典來「讓這幾個世紀以來乾淨的海風吹過我們的心」,雅各布斯認爲,「除非你經常離開你所在的地方和時間,否則你無法獲得沉浸式的理解」。(23頁)對於基督徒來說,這意味著用心閱讀(和重讀)教會歷史上的偉大作品。
但是,讓我們面對現實吧,閱讀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阿奎那的《神學大全》、但丁的《神曲》或彌爾頓的《失樂園》可能是一項艱鉅的工作。當然,對於各位讀者來說,總是會有有用的資源。如果那些在我們之前的人能夠通過告訴你應該期待什麼來減少衝突和摩擦,你就更有可能堅持閱讀這些偉大的大書。
美國亞馬遜網站這樣介紹加爾文的這本鉅著:
《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著
加爾文在26歲時完成了《基督教教義》的幾次修訂,這是基督教神學的一部開創性著作,改變了西方歷史的進程,至今仍有神學生在閱讀它。該書於1536年以拉丁文出版,1541年以其母語法語出版,最終版本於1559年(拉丁文)和1560年(法文)出版。該書是作爲新教信仰的入門教科書編寫的,適用於那些已經有一定學識的人,涵蓋了從教會和聖禮的教義到因信稱義的廣泛的神學主題。該書強烈抨擊了加爾文認爲非正統的教義(特別是羅馬天主教),加爾文說他在皈依新教之前曾熱誠地投身於羅馬天主教。這本書的首要主題——也是加爾文最大的神學遺產——是上帝的完全主權,特別是在救贖和揀選方面的主權。
亨德里克森(Hendrickson)出版,1104 頁。
本著這一精神,我想從最近閱讀的約翰·加爾文所著《基督教要義》(1559年)中指出一些標誌性的東西,這是基督教歷史上的偉大作品之一,也是一部令人生畏的鉅著。把以下內容看作是學到的功課——我希望在閱讀之前有人能夠告訴我這些。
第一,加爾文擁有豐富的聖經知識。
加爾文經常用《要義》來解決那些不適合在講道或釋經書中解決的問題。學者們建議讀者要與加爾文著作的所有三種體裁——《要義》、釋經書和講章——互動,以獲得對加爾文神學的全面了解。毫無疑問,他們說的沒錯,但加爾文與聖經的互動從他的釋經工作滲透到了《要義》中。請注意他對聖經廣泛而深刻的了解。在這種規模的作品中看到他對聖經的熟悉和掌握令人驚歎。
第二,加爾文深入研究了教會歷史。
加爾文明白,作爲一個基督徒意味著與所有教會先賢建立聯繫。除了他自己所處時代的神學家之外,加爾文還(廣泛地)閱讀教父著作和(不那麼廣泛地)閱讀中世紀神學家著作。
這使他能夠把過去的辯論與現在的爭議聯繫起來,並通過思考教會和歷史上的神學家如何處理這些問題而幫助他的讀者通過混亂走向結論。
第三,加爾文是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而不是學術神學家)。
這一點很重要,因爲我們的智識認識論決定了我們對許多主題的態度,研究進路也不是中立的。赫爾曼·塞爾德胡斯(Herman Selderhuis)認爲,加爾文所受的訓練使他「在某種程度上擺脫了一般神學家從研究學術手冊中得到的研究方法本質和形式」。這在加爾文努力閱讀新舊約原文並在聖經語境中理解這些文字這一研究過程上體現得最爲突出。這使他以與周圍人不同的(有時是更好的)方式來閱讀和思考聖經。
第四,《要義》中沒有很多加爾文的「原創」。
我不記得書中提到加爾文自己。他的一些同時代作者——例如路德——很少猶豫地把自己插入他們的著述中,但加爾文,在蒙召服事教會之前尋求的是類似隱居般的學術生活,他一直不受人關注。事實上,後來他成爲舞台上閃耀的一位。但是作爲一名作者,加爾文的聲音相當獨特,這就令他更值得大眾的注意。然而,儘管經常對他的讀者和他的對手講話,加爾文還是以牧師的身份工作,服事上帝和他的教會。
第五,《要義》不是一部系統神學著作。
加爾文建立在《使徒信經》的框架之上。整部著作根據《使徒信經》分爲四卷,專門論述父、子、聖靈和教會。因此,將《要義》當作一本系統神學著作並不是最糟糕的錯誤,但我們應該牢記加爾文的兩個具體目標。首先,這主要不是一本供專業神學家使用的學術著作,而是一本供牧師在事奉前線參考的手冊。第二,《要義》有其優勢;它是對合乎聖經的基督信仰的捍衛,是對錯誤教導的論戰,也是說服不信者的論據。
第六,《要義》的內容很多,真的很多。
可以肯定的是,「多」這個詞不僅是說篇幅,也是說影響力和重要性,但目前我主要想強調的是,《要義》的篇幅真的很長。1559年版的「權威」英譯本從1300頁到1600多頁不等。另外,加爾文寫作並不水。
很難想像思考所有這些思想並以這種方式呈現出來的頭腦有多敏銳。我們生活在一個注意力短暫、難以集中的世界,這對閱讀《要義》來說是不可能的。
第七,儘管篇幅很長,但這部著作的組織很嚴密。
加爾文清楚地知道他要去哪裡,要在什麼時候處理什麼問題。任何曾經寫過長篇文章或論文的人都明白這一點,更不用說處理一本書的長篇大論了,所有的作者都會知道要把所有東西放在該在的位置上、避免重複,並在第一時間介紹每個概念所面臨的挑戰。加爾文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雖然篇幅很長,但其內容組織是我所讀過的著作中最出色的。
第八,你可能會對缺乏神學「亮點」感到驚訝。
加爾文所說的大部分內容已經獲得了廣泛接受。然而,他是第一個對基督教信仰做出概述的新教神學家,畢竟這本書的聖經基礎如此之強、涵蓋範圍如此之廣,內部又如此一致。如果你在閱讀《要義》時發現自己在想:「這有什麼大不了的?這不就是基督徒的信仰嗎?」那是因爲你已經處在一個深受加爾文影響的時代中了。加爾文所說的在他自己的時代並不明顯或常見,這些觀點都是因爲他而變得如此廣泛接受的。
第九,《要義》並不注重預定論問題。
那些被培養成將「加爾文主義」視爲等同於所謂的「五點」的人,會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非常失望。這並不是說加爾文不講預定論,也不是說恩典的教義對他的神學體系不重要。它們確實重要。但它們是一個更大項目中的一小部分,預定論的目標遠遠大於今天人們所認爲的:說服讀者,讓他們相信神對死在罪惡過犯中罪人的揀選發生在世界成立之前,而且僅僅基於神的喜悅。預定論有更重要的目的。
第十,加爾文打算在《要義》中促成的是敬虔和委身。
對於一部包含如此多神學精確的作品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奇怪的說法。但加爾文相信,上帝的子民對聖經的理解越深,他們就會越愛聖經所啓示的上帝。在加爾文對基督徒生活的看法中,教義和敬虔並不是相互對立的。在這一點上,正如在其他許多方面一樣,加爾文和他的《要義》表明自己是教會忠實的助手。
好吧,我承認不是每個基督徒都會或都應該閱讀《要義》。但閱讀這樣的書應該是教會生活的一部分。從這些閱讀中產生的對話應該被應用到當地的基督徒生活中。
像加爾文這樣的著作並不屬於一小部分受過訓練的牧師和神學家,更不屬於世俗學術界。它們是屬於教會的。閱讀它們可以將本世紀的教會與之前所有的教會聯繫起來。閱讀它們使我們感到站穩腳跟,不讓教義之風輕易把我們推離方向(以弗所書4:14)。
譯:DeepL;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Breaking Bread with Calvin and His 'Institu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