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短暫,得贖的日子近了。急迫的任務發出呼召,我非常心急,想和妻子繼續漫步人生路。孩子長大很快。教會成員住院,老人家悄悄離世,年輕人需要培養差遣出去。我需要花更多時間讀聖經和禱告。要求眾多,時間甚少。禮拜天很快就到,又該站起來講道。
這種迫切性驅使我們去問,要講道,是不是就需要懂得聖經神學?如果需要,什麼是聖經神學?我怎樣研究聖經神學?我如何傳講聖經神學?神的百姓能接受嗎?我怎樣開始?
如果你打算傳講神全備的旨意(徒20:27),你就需要聖經神學[1]。如果你相信,「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你就需要聖經神學。我要稍微具體講道講一講這兩點。
從創世記到啓示錄,是否有一個主要的故事情節?你能不能用一段話勾勒 出這故事情節的大概?以下是我的嘗試。
神創造了世界,讓它 成爲人在當中敬拜、服侍和認識祂的地方。神在祂的聖殿中同在,受人服侍、敬拜;所以這事實,連同其他事實都指出,神創造世界,讓這世界作爲宇宙間的一座聖殿[2]。神然後命令背負祂的形像樣式、被安置在伊甸園中的人要治理全地,這看來是暗指,他們要擴展人在當中敬拜、服侍和認識神的這地方的邊界,一直到神榮耀充滿遍地,就像水充滿海洋一般。人失敗了,神審判人。但神通過審判,也應該要施行拯救[3]。神向亞伯拉罕作出應許,要直接解決咒詛的問題[4],通過出埃及的時候對埃及審判而拯救亞伯拉罕的後裔。當神把他們安置在應許之地,那新的伊甸園中,他們的任務就像亞當的任務一樣——擴展人在當中敬拜、服侍和認識神的這地方的邊界,一直到神的榮耀充滿遍地,就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以色列像亞當一樣也失敗了,正如亞當受審判,從伊甸園中被趕出去,神也審判以色列,使他們從這地被擄走[5] 。以色列的先知應許說,通過被擄的審判,一個充滿榮耀的末世性未來要破曉臨到,但他們實際上是在應許從兩個不同的被擄中的歸回——一個是亞當從伊甸園被擄,一個是以色列從應許之地被擄。由居魯士發起的歸回的結果,就是聖殿和耶路撒冷重建,這解決了從應許之地被擄的問題,但沒有解決從伊甸園被擄的問題。要解決從伊甸園被擄的問題,神就差遣祂的兒子,耶穌,道成肉身的神,祂概括活出以色列的歷史[6],行了諸般的義,然後在十字架上成爲咒詛,死去,平息了神的忿怒,爲神彰顯公義憐憫開了一條出路。屬於耶穌的人,就是教會,祂的身體,現在努力要完成神賦予亞當和以色列的任務。通過使萬民作門徒,教會力圖讓神的榮耀充滿遍地,就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一旦萬民都聽到了福音,出埃及就得到最終應驗,有七號和七碗的降災,通過對世界的審判,神的百姓要得到拯救。耶穌要來,作爲一位新的、更偉大的得勝的約書亞,擊敗祂的敵人,帶領祂的百姓進入一個新的更美的應許之地,在當中居住一千年。在人最後起來悖逆之後,耶穌要帶領祂的百姓進入那新的、更美的伊甸園[7] ,那新天新地,被擄就最終結束了。神的榮耀充滿遍地,就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這故事情節有沒有一個中心主題或要點?我相信是有的。神顯明祂自己,啓示祂的品格,彰顯祂的榮耀。這是神爲世人做的最美好的事,因爲沒有什麼比神更好[8]。就這樣,神在創造世界時建立了一個宇宙性的劇場,爲的是彰顯祂自己,然後在這故事每一個主題的標誌點上,神顯明祂的公義和憐憫,祂的聖潔與慈愛,祂的忿怒與仁慈。神在出埃及記34:6-7中向摩西宣告祂名時,描述自己是一位公義和憐憫的神[9]。摩西要求看到神的榮耀,神對摩西說,祂要向他顯明祂的恩賜,宣告祂自己的名(出33:18-19)。這件事深深塑造了第一位聖經作者摩西的神學,摩西之後每一位聖經作者都從他認識到,耶和華是一位拯救和審判的神。神施行審判,爲的是讓憐憫具有意義。祂持守公義,凸顯出祂憐憫這不可思議的榮耀。因此在我看來,聖經神學的中心,整個故事的要點,就是神要通過審判施行拯救,在當中得到榮耀[10]。神通過洪水的審判拯救挪亞,通過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一系列事件審判埃及,再一次通過以色列被擄審判拯救以色列。然後,神通過在十字架上審判耶穌,成就了救人脫離罪的拯救。啓示錄描繪了神通過審判祂一切的仇敵,拯救祂的百姓脫離這支離破碎的世界。除了這些是神通過審判施行拯救彰顯出祂榮耀的主要時刻,這也是重生之人存在的經歷。經歷了新生的人已經認識到,他們以前是在神公義的忿怒之下。通過那審判,他們感受到自己需要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成就的一切。當信靠耶穌的時候,他們就領受了神那不可思議的憐憫。相信的人是通過審判,那落在耶穌身上定他們罪的審判得到拯救。相信的人看見神公義和憐憫的榮耀,因著神的恩賜敬拜祂、尊崇祂的名。我們甚至在患難中也誇口,盼望神的榮耀得以顯明(羅5:3),相信萬事都要互相效力,成就那最大的善,就是神榮耀的彰顯。聖經神學的中心,就是神通過審判施行拯救的榮耀。
聖經神學幫助我們把握住那從利未記到以斯貼記,全部內容貫穿聯繫起來的大畫面,我們也看到阿摩司書、約翰福音、羅馬書和啓示錄是怎樣與大畫面相配的。理解整體,能使我們理解當中的每一部分。如果要傳講神全備的旨意,我們就需要聖經神學。
是什麼決定了你講道的安排?尼希米記其實並不是講一些教會要發起的建造教堂計劃,詩篇存在於聖經當中,並不是爲了讓那些業餘心理治療師站在講台上,探索他們的內心深處。神是否已經在聖經的大故事,它的總體信息中傳遞了祂的計劃?聖經的大故事是否爲你的講道制定計劃,還是另有其他事情在驅動你的講道?如果要明白聖經中啓示的神的旨意,我們就需要聖經神學。
聖經神學推動我們去認識聖經每一卷書對聖經大故事做出的貢獻。我們可以把聖經的大故事稱爲總體論(metanarrative)。但是不管我們如何描述,要點都是整體聖經結合在一起,告訴我們神啓示的故事,就是這世界從何而來,這世界出了什麼問題,神正在做什麼解決這問題,我們在祂計劃中的位置,我們可以在近期和遙遠的將來期望什麼。但所有這些信息都服務於一個更大的目的:神在向我們啓示祂自己。要想認識神,我們就需要聖經神學。認識神,這要給我們的敬拜添加動力。聖經神學是爲敬拜設立的。
從聖經神學的角度思想問題,實際上可以歸納爲這一點,就是按照上下文讀聖經——不僅僅是按照短語、句子、段落,範圍更廣的經文、或者個別聖經書卷的上下文來讀聖經,而且也是按照整本聖經正典的上下文來讀。如果我們不是按照聖經正典上下文來讀詩篇,就會讓詩篇裡抽象的陳述去說我們要它們去說的幾乎任何事(特別是如果我們愚蠢地忽略了詩篇的標題)。如果我們不在申命記的光照下讀撒母耳記和列王記,就不會明白這些書卷的作者是如何通過指出百姓的行爲,不經意之間就或是定了百姓的罪,或是讚許了他們。如果我們認識申命記,就會認識到人是否遵行或違背了哪條律法。聖經敘述者講敘了一位聖經人物事蹟時,把這人物描繪爲正面、反面或不明確的。他們敘述了這人物做了什麼。例如通過顯明悖逆的行爲,甚至在敘述悖逆行爲時並沒有提到這人違背了哪條律法,聖經作者就發出了無聲的判斷。當我們從舊約聖經轉移到新約聖經,如果不是在律法和先知書的光照下閱讀四福音書和使徒書信,就不能明白神在耶穌裡成就的工作,就是應驗了律法、先知書和聖經書卷中記載的每一事(參見路24:14)。我們必須在整本正典的光照下來讀聖經的每一部分,這就是說,我們必須研究聖經神學。
那麼你的講道是否表明你相信聖經都是有益的?還是你的講道表明,神所默示和有益的部分,只是保羅書信、四福音書、使徒行傳、一些詩篇,也許包括一些關於約瑟、摩西和大衛的敘述?哦,還有尼希米(當你想要建堂的時候)。
請誠實回答這問題:你會傳講以斯拉記、歷代志、啓示錄、西番雅書、以西結書、傳道書嗎?我不是指挑出一些你最喜愛的經文或段落,而是指傳講整卷書,從一開始到最後進行解釋,把整卷書與聖經正典其餘部分聯繫起來[11]。我也不是指,把這些書卷貶低,安排到禮拜天晚上或週三晚間的查經小組進行查考。我講的是禮拜天早上的講道。誠實回答這問題,你就要知道自己是否認同保羅說的,聖經都是有益的。
如果要傳講神全備的旨意,如果我們因爲相信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有益的,所以要傳講整本聖經,那麼爲了如此行,我們就需要對聖經神學有一種正確健全的認識。畢竟,我們不想在傳講傳道書後,會眾變成悲觀主義者的宿命論者。那並不是傳道書的信息。但是爲了要明白傳道書確實意味著什麼,我們就需要明白聖經的大故事,傳道書這卷書如何融入這故事當中[12]。爲此,我們需要對什麼是聖經神學有清楚認識。
我們按聖經神學研讀聖經的時候,是在努力把握聖經作者解釋在他們之前的聖經經文的觀點,把握這些作者當時寫作的觀點。我們是在尋找前提和結論的矩陣,這矩陣必然帶出聖經作者作出的陳述。我們是努力要得到讓聖經作者發出他們斷言的那種世界觀。要明白他們的信念和前提,唯一的方法就是明白他們實際寫下的內容,所以聖經神學力圖要明白聖經作者使用的文學特徵,他們用這些特徵來(1)構建他們的信息,(2)把他們的信息與之前的聖經經文聯繫起來,(3)讓這信息定位在那大故事中,因此(4)讓讀者看到神彰顯出祂公義的榮耀,以此鼓勵他們的讀者,因爲所有這一切都凸顯神對祂百姓的憐憫與慈愛。聖經神學就是嘗試就聖經本身而論來認識聖經。
聖經神學是解經過程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對聖經的解釋不能止步於分句、段落、一本聖經書卷、甚至書信的集合。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在羅馬書5章1節,然後保羅所有書信都能光照他在那一節經文講的內容。但如果我們就此止步,就是並沒有完成這釋經螺旋。我們必須進入到下一個步驟:在整本聖經正典的光照下,明白這一節經文是如何融合在保羅的論證當中的。對於像箴言這樣的書卷,我們也可以同樣加以說明。就聖經神學而論思想箴言,這要把我們指向所羅門在箴言中使用的文學提示,他使用這些提示表明,他自己已經遵守了申命記第6章也命令父母要勤奮教導兒女律法(申6:6-9;特別參見箴3:1-8)。所羅門是那位認識律法的君王,他也向百姓作他們的父。他在箴言中以應用性、令人過目難忘、多姿多彩的方法教導他們律法的真理。
聖經神學邀請我們問這問題:是聖經在塑造我們閱讀世界的方法,還是世界已經塑造了我們閱讀聖經的方法。要想能通過聖經閱讀世界,而不是通過世界閱讀聖經,我們就必須明白聖經這卷書,這本實際上是許多卷書的彙編[13]。這些書卷有文學的特徵,這些書卷的作者使用文學方面的特徵傳遞意思[14]。之前,我已經列舉了聖經作者使用文學特徵要做成的四件事。這並不是一份詳盡的列表,但進一步思想這四件事中的每一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幫助。
聖經作者爲我們作了結構非常細緻的對神真理的陳述。約翰·賽爾哈默(John Sailhamer)寫道:「一位作者進行歷史敘述時,最有影響力然而也是最不起眼的特徵,就是對這敘述整體結構的安排。」[15] 他繼續說道:「在很大程度上,聖經敘述的結構決定了它們的意思。」[16] 聖經作者在他們作品中用來標註出轉折點的技巧,與現代作者的寫作常規,比如章節標題或段落標題,並不相同。聖經作者經常通過使用重複的單詞或短語來標明他們所寫書卷的轉折點[17]。聖經作者藉著使用這些重複的單詞、短語和主題,就爲認真的讀者標明了它們的結構和意思。這些記號包含有關於我們正在看的經文意思的信息,以及它是如何融合在整卷書的結構當中,和如何與聖經之前的部分發生聯繫的。
本章篇幅有限,只能允許我從啓示錄中舉少數幾個例子[18]。約翰在啓示錄1:9-20看到的異象,與但以理在但以理書第10章中看到的異象非常相似。但以理被那位從天而來充滿榮耀的人物深深折服,然後這一位在但以理書11-12章向他啓示將來的歷史。這樣,在但以理書11-12章中關於將來的啓示是放在但以理書10章的異象之後。這結構對應了啓示錄中發生的事件,在1:9-18中,約翰首先看到耶穌,然後在第19節中耶穌指示約翰寫下他已經看見的,現在的情況,以及在這之後將要發生的情況[19]。
圖表一:但以理第10章和啓示錄第1章中事件的順序
以理書10章 | 事件 | 啓示錄第1章 |
10:5前半節 | 先知看見 | 1:12前半節 |
10:5後半節 | 描述:
但以理書:「有一人」 啓示錄:「有一位好像人子」 |
1:13-16 |
10:8-9
(參見創2:21;15:12;撒上26:12;但8:18的「沉睡」) |
先知軟弱:
但以理—沒有力氣,沉睡約翰—撲倒,像死了一樣 |
1:17前半節 |
10:10-14
10:15-21 留意10:16,「有一位像人的」 |
顯現的那一位觸摸先知,解釋異象 | 1:17-20 |
不僅但以理書第10章和啓示錄第1中事件的順序有對應之處,而且對從天而來的那一位的描寫也有明顯對應,這可以從圖表2看的出來。
圖表2 但以理書第10章和啓示錄第1章對那位顯現者的描述
以理書第10章 | 啓示錄第1章 |
10:5,「身穿細麻衣,腰束烏法精金帶」 | 1:13,「身穿長衣,直垂到腳,胸間束著金帶」 |
(7:9「頭髮如純淨的羊毛」) | 1:14,「他的頭與發皆白,如白羊毛」 |
10:6,「眼目如火把」 | 1:14,「眼目如同火焰」(這描述也見於2:18) |
10:6,「手和腳如光明的銅」 | 1:15.「腳好像在爐中鍛鍊光明的銅」 |
10:6,「說話的聲音如大眾的聲音」 | 1:15「聲音如同眾水的聲音」 |
10:6,「面貌如閃電」 | 1:16,「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
我並不是在暗示,啓示錄第1章和但以理書第10章之間的對應僅僅是一種文學手法,而是要指出,像但以理書和以西結書這樣的經文,影響了約翰對他在異象中所見事物的理解。因爲他認識的類型,是由之前的聖經經文提供的,然後當他按照這些之前的聖經經文來描述所看見的事物時,約翰就是有意向他的讀者標明,他見到的異象正在應驗之前的預言。
按照同樣的思路,在啓示錄第10章中約翰的經歷是對應以西結的經歷。在啓示錄10:8-11節中,約翰被告知要從一位天使手中接過書卷,把它吞下,發預言;正如以西結得到命令,要從一隻向他伸出的手那裡取一卷書,把它吃下,對以色列說話(結2:8-3:4)。
圖表3以西結和約翰吃下書卷
結2:9-3:4 | 啓5:1;10:2,9-10 |
2:9,「我觀看,見有一隻手向我伸出來,手中有一書卷。」 | 10:2,「他手裡拿著小書卷」 |
2:10,「他將書卷在我面前展開,內外都寫著字,其上所寫的有哀號、嘆息、悲痛的話。」 | 5:1,「我看見坐寶座的右手中有書卷,裡外都寫著字,用七印封嚴了。」 |
3:1,「他對我說:『人子啊!要吃你所得的,要吃這書卷,好去對以色列家講說。』」 | 10:9,「我就走到天使那裡,對他說:『請你把小書卷給我。』他對我說:『你拿著吃盡了,便叫你肚子發苦,然而在你口中要甜如蜜。』」 |
3:2「於是我開口,他就使我吃這書卷」 | 10:10,「我從天使手中把小書卷接過來,吃盡了。」 |
3:3,「又對我說:『人子啊!要吃我所賜給你的這書卷,充滿你的肚腹。』我就吃了,口中覺得其甜如蜜。」 | 10:10「在我口中果然甜如蜜,吃了以後,肚子覺得發苦了。」 |
3:4,「他對我說:『人子啊!你往以色列家那裡去,將我的話對他們講說。』」 | 10:11,「他們對我說:『你必指著多民、多國、多方、多王再說預言。』」 |
然後以西結預言審判(以西結書3-32章),接著是拯救(以西結書33-48章)。約翰有以西結一樣的經歷,這經歷指派他作神真正的先知,然後約翰預言審判(啓示錄11-19章),接著就是拯救(啓示錄20-22章)。這對應的結構表明,約翰是一位真正的先知,他的異象是他之前所有聖經預言的應驗和頂峯。
約翰正在把他看到的天啓性的預言,描述爲所有之前預言的頂峯,這可以從他對他寫的這卷書的結構的安排看得出來,不僅有之前提到的兩個例子,而且在更廣闊的範圍之內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要概括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二位小先知書的總體信息,這就會是:以色列背約,所以神要讓它被擄,以此對它施行審判。通過審判,神要爲了祂自己的榮耀施行拯救:神正在預備一場宏偉的末世拯救,這要通過被擄之後的審判臨到。另外,那將來的拯救常常被比作是出埃及(如:耶16:13-16)。就這樣,眾先知講到將來一件大能的拯救作爲,那將會是一場新的出埃及,要爲從被擄中歸回打開一條通道,讓神的百姓重新回到那應許之地。這部分要涉及到,神要審判那些祂使用來審判以色列的人(特別見那鴻書和哈巴谷書)。
這一切和啓示錄有什麼關係?許多人認識到,七號的審判(啓示錄8-9章)和七碗的審判(啓示錄15-16章)與神降在埃及的災禍很相似。我要提示說,約翰把這些最終的審判描述爲一種新的降災,要在那新的和最後的出埃及中解放祂的百姓。正如以色列是通過十災審判得救脫離埃及,正如神對尼尼微和大巴比倫的審判,讓祂的百姓重新回到應許之地,同樣神的百姓也要通過七號七碗的審判,得救脫離這世界邪惡的勢力。神審判的高潮,是通過那說巴比倫傾倒的大聲呼喊宣告的(如啓14:8),這也就不足爲奇了。巴比倫在公元前539年傾倒,這讓古列掌權(參見賽44:28-45:1)。而就是這位古列頒令,讓猶太人歸回應許之地(參加拉1:1-4)。正如以色列在出埃及之後進入應許之地,同樣神的百姓也要在啓示錄關於出埃及的應許之後,進入到那應許之地的應驗當中,千禧年的國度接著是新天新地[20]。
我在這部分要說明的要點,就是約翰在結構和材料內容的層面提醒讀者,讓他們認識到他是一位真正的先知,他正在把他之前所有的預言的線索編織在一起。而且,之前眾先知所預言的事件,將要在約翰描寫的事件中得到應驗。
前一部分凸顯了約翰使用的一些方法,這些表明,通過對他見到的異象進行結構方面的安排他要讓人留意到,在他自己所寫的書中有之前預言的應驗。這些結構方面的特點,是約翰確立經文之間聯繫時,我們想到的一般是在個別的單詞和短語這個層次確立的。啓示錄中七號和七碗,和出埃及降災的用詞,它們之間的類似之處可以從下兩個圖表中看出。
圖表4出埃及中的十災和啓示錄中的七號
啓示錄中的七號 | 出埃及記中的十災 |
1.啓8:7,雹子與火 | 第7災,出9:23-25,冰雹,火 |
2.啓8:8-9,海變成血,當中活物死了三分之一 | 第1災,出7:20-21,尼羅河變成血,魚類死亡 |
3.啓8:10-11,河流與泉源變苦 | 第1災,出7:19,河流和池塘 |
4.啓8:12.日頭、月亮和星辰的三分之一變黑 | 第9災,出10:21-29.三天黑暗 |
5.啓9:1-11,黑暗,蝗蟲一樣的蠍子 | 第9第8災,出10:21-29,黑暗;出10:12-20,蝗蟲 |
6.啓9:12-19,使者被釋放,馬軍,火,煙,硫磺,殺死人的三分之一 | 第10災,出11:1-10,12:29-32.滅命的天使? |
啓10:1,天使披著雲彩,兩腳像火柱 | 日間的雲柱、夜間的火柱帶領以色列出埃及 |
圖表5 出埃及記中的十災和啓示錄中七碗
啓示錄中的七碗 | 出埃及記中的十災 |
1.啓16:2,瘡 | 第6災,出9:10,瘡 |
2.啓16:3,海變成血,海中的活物都死了 | 第1災,出7:17-21,尼羅河變成血,魚類死亡 |
3.啓16:4-7,江河泉源變成血 | 第1災,出7:17-21,河流泉源變成血,魚類死亡 |
4.啓16:8-9,日頭烤人 | |
5.啓16:10-11,黑暗 | 第9災,出10:21-29,黑暗 |
6.啓16:12-15,伯大拉河干了,魔鬼準備戰鬥 | 第10災,出11:1-10;12:29-32,滅命的天使?出14,紅海分開 |
7.啓16:17-21,空中,地震,雹子 | 第7災,出9:13-35,冰雹 |
聖經點綴著這種經文之間的互相聯繫。聖經的作者留意到之前經文關鍵的模式,注意到這些模式重複,然後在他們自己的敘述中凸顯這種模式重複。我的看法就是,約翰的思維深深受到出埃及記中,降在埃及十災敘述的影響,而舊約聖經先知書許多指向一場新的出埃及的地方,也加強和發展了他的思維。因此,當約翰看到在他自己所見的異象中伴隨著七號和七碗的審判時,很自然就把他見到的異象「解讀」爲之前預言的應驗。他把七號和七碗的審判描寫爲讓人想起出埃及中降災的概念,因爲過去出埃及記中的降災,爲他對將來的期望搭建了框架。
聖經作者按照這種方式,重新使用關鍵詞的用語和短語,把後來的事件和敘述與之前的聯繫在一起,這又在事件順序之間建立起一種明顯聯繫。這些凸顯事件順序之間相似之處的單詞和短語之間的聯繫又指出,關鍵人物在救贖歷史發展當中是如何發揮類型作用。這些聯繫通常建立了歷史對應點,隨著故事展開,事件的重要意義加強。當我們看到歷史對應和意義加強的時候,這就是預表了[21]。
預表牽涉到舊約和新約聖經中展現的,救贖歷史戲劇發展過程中表現在人物、事件或制度方面的關鍵模式。再說一次,聖經作者通過反覆使用字詞和短語,重複關鍵的事件順序,以及這些事件意義隨著啓示向前的發展越發加強,就確立了這些聯繫[22]。
漢斯福雷(Hans Frei)說到,聖經神學這門學科,只是在人拋棄了可以使人理解預表的世界觀之後才興起[23]。當時,保守派人士爲了捍衛聖經,不是以聖經賦予的類型來解釋這世界,卻採納了世人用來企圖削弱聖經的類型,來嘗試捍衛聖經。使用世人的類型來捍衛聖經這件事,已經分散了許多保守派的解釋聖經的人的注意力,使他們不再分辨聖經類型,使用這些類型來解釋世界。
信徒必須接受可以使人理解預表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包括:神按自己的主權指引記載在聖經中的事件,以及聖經作者記載這些事件的方法。信徒在這基礎上還要記住 ,一定要通過聖經解釋世界,而不是通過世界解釋聖經。這包括認識到聖經本身經文之間聯繫帶來的含義脈絡。我們從聖經中認識到這種含義脈絡,然後使用我們在聖經中學到的,去理解在我們身邊世界看到的一切。
所以,當我們看到亞伯被該隱殺害,以撒被以實馬利譏笑,雅各受到以掃威脅,約瑟被他弟兄出賣爲奴,摩西受到以色列人反對。然後在我們聽到耶穌說「這時代」[24]將要爲從亞伯拉罕到撒迦利亞,一切義人的血受審判時(太23:35),我們就意識到這模式要在耶穌身上應驗。並且,當我們看到耶穌說,跟從他的人也要受到同樣對待時(約15:18-20),我們就不會感到吃驚。這就是蛇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之間歷史悠久的衝突(創3:15;參見羅16:17-20;啓12章)。聖經中的這些經文之間的聯繫教導我們,如果我們跟從耶穌,就會料到有什麼樣的遭遇:它也教導我們,在無可避免要臨到我們身上的患難中要信靠神。
認識到聖經中這大故事,明白它是怎樣發展,要往哪裡發展,這就使我們能明白那些若不認識這一點,對我們來說就很隱晦的聖經部分。一旦知道(1)神要用祂的榮耀的知識充滿全地的旨意[25],我們就能明白像申命記4:25-31節這樣的經文。在那裡摩西一開始的時候警告以色列,他們進入那地時不要做什麼(申4:25-26),在結束時告訴他們,當他們做那些事時,會有什麼結果(申4:27-31)。以色列將要進入那應許之地,背約,被擄,然後當他們全心尋求神的時候,神將挽回他們,讓他們從被擄中歸回。我們看到這大故事的重演。例如耶利米在耶利米書29:12-14明確指向申命記4:29;尼希米在被擄之後引用同樣一處經文申命記4:29-31節(尼1:9)。
認識到這個關於以色列的大故事,也會幫助我們認識到從以賽亞到十二位小先知所說的話,他們都是在講同樣的事!他們都在控告犯罪的以色列背約,宣告他們將要被擄,指向神正在通過審判預備的那榮耀的末世將來。那些在以色列被擄之後說預言的先知(哈該、撒迦利亞和瑪拉基),把這個信息應用在以色列中倖存下來的人身上。末世的將來要像從死裡復活一樣(結37章),耶和華這頭獅子要撕裂以色列(何5:14),但經過三天之後要使他們興起(何6:2)。像耶利米一樣,何西阿指出神的應許,就是被擄的以色列要尋求神,尋見祂(何5:15-6:3;參見申4:29)。因爲以色列被擄失去了神的同在,所以作爲一國之民,就像死了一樣,處在活人的境地之外,被擄到死地。他們就像遍滿平原的枯骨,但神要往他們身上吹進生命的氣息,使他們從死裡復活,重新回到他們的地,即生命的領域(結37:1-14,特別是37:14)。這復活賦予人生命的一刻,再一次就要像一場新的出埃及(參見例如何2:15,「與從埃及地上來的時候相同」)。
這些就是新約聖經作者描述神在耶穌裡已經做成何事的角度和類型,他們是從耶穌自己身上學會這種解釋聖經的方法的[26],耶穌也像舊約聖經後期作者解釋之前舊約聖經經文一樣解釋舊約聖經。耶穌的死是被擄的最低點,那一刻聖殿被毀(約2:19-21),約的咒詛完全傾倒下來(加3:13)。與此同時,耶穌的死是那新的出埃及記的開始(路9:31),祂是作爲那新的、更美的逾越節羔羊而死(約1:29,36;19:36;林前5:7)。
新的出埃及在耶穌的死裡發生了,從被擄中回歸,這已經由祂的復活開啓。這新的出埃及和從被擄歸回的最終應驗,要等到最終審判和千禧年國度的時候[27],然後是新天新地。在目前,新約聖經作者用以色列的歷史作爲一種範例,通過它解釋教會目前的經歷(參見林前10:1-13)。
因此,彼得就是把他寫信的教會成員對象,說成是被揀選的「寄居的」,是走向應許之地的「客旅」(彼前1:1;2:11)。在那無瑕疵的羔羊基督的死中,新的出埃及開始(1:19)。這樣,正如在第一次出埃及之後,神在西奈山呼籲以色列要成爲聖潔,同樣在第二次出埃及之後,神呼籲教會要成爲聖潔(1:15-16)。神在西奈山上向以色列頒佈指令,要建造帳幕(出埃及記25-40章),同樣教會正在被建造成爲神的居所(彼前2:4-5)。神在西奈山上稱以色列爲祭司的國度和聖潔的國民(出19:6),現在因爲第二次出埃及已經發生,所以這已經成爲教會的身份(彼前2:9)。作爲朝應許之地前進的客旅(2:11;5:10),教會就應當跟從基督的榜樣,像祂那樣因行善受苦,受惡人苦待(2:19-21)。
這就是信徒被融入其中的大故事。逾越節的羔羊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時候,教會在新的出埃及中得到救贖,也正在被建造成爲一座新的聖殿,由聖靈居住在其中。當有聖靈居住在其中的教會跟從耶穌的腳步時,神的榮耀藉著信徒(1)宣告祂通過審判成就的極大拯救,(2)彼此相愛,(3)經受各樣患難逼迫時向神忠心,都得到彰顯。大使命(太28:16-20)不是別的,正是呼籲信徒通過使萬民作主門徒,促使神的榮耀充滿遍地。
我們不難看出,聖經作者如何使用結構的特徵和經文之間互相的聯繫,描述和解釋的大故事,讓讀者看到他們是如何融入到伊甸園,一直到新耶路撒冷的宏偉總體敘述當中,以此鼓勵他們。聖經作者以對某些事的認識來鼓勵讀者,這些事包括:世界從哪裡來,出了什麼問題,神怎樣公義地解決這些問題,與此同時慷慨賜下極大的憐憫,以及神是如何顯明祂的恩慈和榮耀的。他們讓我們看到在這故事中所處的位置也向我們保證,這故事的情節要有完美的結局。我們只需憑信心忍耐,雖至於死,也不愛惜性命(啓12:11)。
本文倡導的這種聖經神學,有人描述爲是在整卷聖經正典光照下,反思對某些特定經文的解經結果[28]。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聖經神學是對一處經文在其正典上下之內的解釋。這意味著,要想運用聖經神學,我們就必須明白聖經,默想聖經。運用聖經神學的唯一方法就是讀聖經,常常閱讀聖經,使用原文閱讀聖經。我們必須對經文——它的字詞短語和順序如此熟悉,以致當後來的作者重新使用之前經文的字詞、短語和順序時,我們就可以留意到這一點。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使用原文理解經文,因爲只有這種方法才能使我們看見那些最微妙的暗指、對應、回應和部分引用。
如果人有侷限,不能明白聖經原文,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使用一本按字義翻譯的譯本。更偏於解釋性的譯本的主要問題,就是動態等譯法並不保留經文之間的聯繫[29]。就連更按字義翻譯的譯本,也不能完全重現每一處經文之間的聯繫和對應。如果人要運用聖經神學,就必須能用希伯來文、亞蘭文和希臘文讀聖經。
所以,運用聖經神學的方法其實相當簡單:按照原文滾瓜爛熟明白聖經。常常讀聖經,求神賜下看見,背誦聖經並晝夜默想。還有,閱讀那些幫助你把整本聖經當作整體來理解的書籍。
我曾接受這樣的教導,就是一篇講道的介紹部分應該做成五件事:(1)牢牢抓住聽眾的注意力,(2)讓聽眾更意識到,他們真正需要傳講的經文能提供的信息,(3)陳述經文的要點,這也是講道的要點,(4)預覽這卷經文的結構,這也是這篇講道的結構,(5)列出這段經文更廣闊的上下文。除了指出在聖經書卷中這經文上下文的位置,我們這些傳道的人也應當努力說明,我們正在講的這段經文在正典中的上下文位置。這樣做,就會一個主日接一個主日,一段經文接一段經文,一卷聖經書卷接一卷聖經書卷,使用實例向神的百姓表明,什麼是聖經神學。
除了在講道的介紹部分,把一段經文放在它聖經及神學的脈絡當中以外,明白更廣闊的聖經主題,常常對於理解那經文的細節來說是至關重要。例如,請思想耶穌對彼得和安德烈說的話:「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這句話的意思是夠清楚的,但如果我們把它放在聖經及神學更廣闊的脈絡中,就有一種更深和更豐富的含義從這節經文浮現而出。我已經指出在舊約聖經先知書中許多關於「新的出埃及」和「被擄歸回」的標誌點,我也已經指出耶利米書16:13-16節是一個例子,在當中可以發現這主題。請思想這段經文所說的:「所以我必將你們從這地趕出,直趕到你們和你們列祖素不認識的地。你們在那裡必晝夜事奉別神,因爲我必不向你們施恩。」耶和華說:「日子將到,人必不再指著那領以色列人從埃及地上來之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卻要指著那領以色列人從北方之地,並趕他們到的各國上來之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並且我要領他們再入我從前賜給他們列祖之地。」耶和華說:「我要召許多打魚的,把以色列人打上來;然後,我要召許多打獵的,從各山上、各岡上、各石穴中,獵取他們。」
這處經文宣告被擄將要發生,然後宣告被擄之後有新的拯救作爲,這作爲如此宏大,甚至要讓出埃及這個偉大事件都黯然失色。接著這偉大拯救作爲之後的,是主要「召許多打魚的」(耶16:16),這些人要找到那些被擄的人,把他們帶回家。我認爲,耶穌對彼得和安德烈說,祂要使他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的時候,就是在暗指這一段經文和主題。耶穌對他們說,那要讓出埃及事件黯然失色的新的拯救作爲即將發生,而且,他們要做那「打魚的」,把被擄的人帶回家。
以色列人已經在公元前536年,從被擄的光景歸回應許之地,但他們還沒有從被擄之地歸回伊甸園。耶穌要帶領神的百姓一直回家。神的百姓不再是神將他們「從埃及地爲奴之家領出來」(出20:2)的人。今天神的百姓是神用耶穌的血作爲代價買贖的人。基督的十字架是神極大的拯救作爲,神藉此救贖祂的百姓,通過這作爲,他們的身份也得到確定。耶穌作爲逾越節的羔羊而死,開啓了新的出埃及和從被擄中歸回。耶穌呼召那些作「得人如得魚」的人(太4:19),正是那些神應許要把祂百姓如「打魚」一樣帶出來的人(耶16:16)。我們越認識聖經神學,就是說,越深入認識舊約和新約聖經(特別是按原文認識),我們就更容易明白和解釋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
我們如何傳講聖經神學?通過在正典上下文中解釋經文:藉著凸顯聖經作者來構建他們的經文,以此說明他們要點的文學結構:通過讓會眾關注之前經文中字詞、短語和順序的再次使用;藉著給特定經文在聖經的脈絡中定位;通過顯明聖經作者如何努力鼓勵聽眾,把他們對聽眾的鼓勵與我們傳道的會眾聯繫在一起,我們就是在傳講聖經神學。
神的百姓能使用他們新買的平板電視,和他們的新車附帶的那些複雜遙控器嗎?神的百姓能使用電腦嗎?能在雜貨店裡找到要買的東西嗎?能保住工作,買房子、汽車、玩具和所有塞到車庫里的東西嗎?
請容我坦白說話:我對那種認爲傳道人應當笨下來,用低能化遷就會眾的說法感到極不耐煩。傳道人需要講話清楚,他們需要能用會眾可以明白的方式解釋事情,但是人並不需要傳道人把聖經變得笨下來。如果你這樣想,那麼你的實際想法,就是聖靈神並不知道祂在默示聖經、使聖經成爲現在樣子的時候在做什麼。那種說聖經過於神的百姓能領會的說法,不僅褻瀆了神的智慧,而且也褻瀆了有祂形像的人。人是按神的形像樣式受造,神賦予了他們有令人震驚的大腦能力和感知能力。
如果你想讓會眾認爲,所有有趣、充滿藝術美感或極了不起的事情都是從世界而來,那麼就讓聖經顯得很笨吧。
你想讓會眾看到神的複雜和單純嗎?看到聖靈默示聖經作者的極大才能嗎?那宇宙範圍、包含對這世界總體敘述的美好之處嗎?那麼請教導他們聖經神學吧。
不要低估神百姓的能力。他們的心未被喚醒的時候,可能很愚蠢很無知,但不要把他們留在這種光景之中,以此來懲罰他們。要讓他們看到文學的藝術性,讓他們看到認真構建的敘述那種微妙的能力,讓他們看到用無可辯駁的邏輯展現出來的論證中真理的力量。如果他們是真正相信的人,他們就一定會想要明白聖經。讓他們看到聖經這本書中之書裡面的歡呼和歌頌,它裡面的喧鬧動盪和清晰。讓他們的心與詩人一道歌唱,與耶利米哀歌一同哀哭,思想箴言,讓他們得到寫傳道書那人美好思想中,由彌賽亞而來的智慧。傳講神的道!
把神的道的豐富和強大威力釋放出來,讓它自由運行,把它聯繫在一起,讓人看到從頭到尾存在於經文中的聯繫。告訴他們那整全的故事,讓他們看到整個畫面,爲他們描繪出整個圖景,而不是僅僅只是一片草葉。
回到聖經,回到主面前,因著那種質疑神的智慧、貶損背負祂形像樣式的人的虛假神學悔改。求主赦免,然後求主賜下對經文的看見。然後開始讀聖經。我在達納斯神學院的一位老師約翰·漢納(John Hannah),有一次回憶起與他與路易斯·約翰遜(S. Lewis Johnson)的一次對話。約翰遜晚年的時候對漢納說,回過頭來看,他希望可以更多花時間讀聖經,而不是讀如此多其他東西。
當我們回望人生時,我們希望自己是讀了更多聖經。而不是更多博客文章。我們想要在經文上,而不是在微博上花更多時間。我們不想到時懊悔,我們對運動員的成績了解得如此清楚,對如此多出名運動員津津樂道,卻對聖經神學知之甚少。我們並不想看到我們浪費時間花在政治上,而其實我們可以把這些時間用來研讀聖經。
所以,我鼓勵你和保羅·豪斯(Paul House)這位作者一道,由他作導遊瀏覽舊約聖經。找他寫的《舊約聖經神學》來讀[30],一邊讀一邊通讀舊約聖經。豪斯一卷一卷介紹舊約聖經。閱讀他對一卷舊約聖經書卷部分的討論,然後帶著這討論去讀那部分聖經。在這之後我極力推薦鄧斯特(Stephen Dempster)的《治理與王朝》(Dominion and Dynasty)和史瑞納(Thoms Schreiner)的《保羅,宣講神在基督裡的榮耀的使徒》(Paul,Apostle of God's Glory in Christ)[31] 和他的《新約聖經神學》[32]。如果你已經讀到這種程度,你可能會對我自己嘗試逐卷研究聖經的著作感興趣[33]。
願神祝福你的查經,願祂爲祂百姓的益處大大祝福你,使祂的榮耀充滿遍地,就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1] 請參閱我的導師史瑞納(T.R Schreiner)對本章主題的極佳論述《講道與聖經神學》(「Preaching and Biblical Theology),SBJT 10,no.2(2006):20-29。此文的簡略版也刊登在九標誌中文事工網站上:《講道與聖經神學101》。
[2] 特別見 G.K.Beale,《聖殿與教會的使命:論述神居住所在的聖所》(The Temple and the Church’s Mission: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Dwelling Place of God , Downers Grove:InterVarsity, 2004)
[3] 詳情請見 J.M.Hamilton,《聖經神學:神通過審判施行拯救的榮耀》(God’s Glory in Salvation through Judgment:A Biblicl Theology,(Wheaton IL:Crossway, 2010);J.M.Hamilton,《踩碎蛇頭的女人後裔,對創世記 3:15 的聖經內部解釋》(「The Skull Crushing Seed of the Woman:Inner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of Genesis3:15」), SBJT10, no.2(2006); 30-54。
[4] 見 J.M.Hamilton,《女人的後裔對亞伯拉罕的祝福》(「The Seed of the Woman and the Blessing of Abraham」), Tynbul 58(2007):253-73。
[5] 見 S.G.Dempster,《治理與王朝:希伯來聖潔的聖經神學,聖經神學新研究》(Dominon and Dynasty:A Biblical Theology of the Hebrew Bible,New Studies in Biblical Theology, Downers Grove:InterVarsity, 2003)。
[6] 見 J.Kennedy,《對以色列的概括:馬太福音 1:1-4:11 中對以色列歷史的使用》(The Recapitulation of Israel:Use of Israel’s History in Matthew1:1-4:11), vol.257, Wissenschaftliche Untersuchungen zum Neuen Testament (TÜbingen:Mohr Siebeck, 2008).
[7] 編者注:作者持守的是前千禧年的末世觀,他有關千禧年的聖經神學應用也是與這種觀點相符。他說,耶穌將會帶領祂的百 姓進入一種新的更美的應許之地,在那裡呆一千年,這是應許之地預表的應驗。之後,耶穌將會帶領祂的百姓進入新的更美的 伊甸園,也就是新天新地,這是舊伊甸園預表的應驗。然而,這種方法的難處是,它混淆了我們對這些預表的最後應驗的認 識。就連作者自己也承認,應許之地是伊甸園的預表,他在同一段話中把它稱爲「新伊甸」,但是他在最後應用中又把二者分開 了——一個字面上一千年的千禧年中應驗,另一個在新天新地中應驗了。也就是說,耶穌帶領祂百姓進入的新的更美的應許之地就是新的更美的伊甸園——新天新地。
[8] 請進一步參考,約翰·派博,《神爲祂榮耀所發的熱心:活出約拿單· 愛德華滋的異象, 附<神創世的目的>全文》(God’s Passion for His Glory:Living the Vision of Jonathan Edwards,with the Complete Text of The End for which God Created the World, Wheaton,IL:Crossway, 1998)。
[9] 對出 34:6-7 充滿啓發性的討論,參見 R. W. L. Moberly,《我們如何講論神?再思聖潔神學的實質》(「How May We Speak of God?」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Nature of Biblical Theology,」 TynBul 53(2002):177-202)以及 H. Spieckermann,《神堅定的愛: 對舊約聖潔神學的新認識》(「God’s Steadfast Love: Towards a New Conception of Old Testament Theology .」 Bib 81(2000):305- 27)。
[10] 我在我的著作《聖經神學:神通過審判施行拯救的榮耀》(God’s Glory in Salvation through Judgment:A Biblical Theology),以及《神通過審判施行拯救的榮耀:聖經神學的中心?》(「The Glory of God in Salvation through judgment:The Centre of Biblical Theology?」 TynBul57(2006):57-84)中論證這一點。
[11] 聖經經文的要點就是講道的要點,經文的結構決定講道的結構,這樣的教導就是釋經式講道。如果你的要點並不是經文的要點,你就不是在傳講經文本身。
[12] 特別見 A. G. Wright,《斯芬克斯之迷:傳道書的結構》(「The Riddle of the Sphinx: The Structure of the Book of Qoheleth」), CBQ30(1968):313-34; A. G. Wright,《再探斯芬克斯之迷:傳道書的數字模式》(The Riddle of the Sphinx Revisited:Numerical Patterns in the Book of Qoheleth」), CBQ 42(1980):38-51; A. G. Wright《傳道書敘述框架中的彌賽亞觀念?》 (Messianism in the Narrative Frame of Ecclesiastes?) RB 108(2001):37-60。
[13] 見 J.H.Sailhamer 對前批判學、意象解經的討論,《摩西五經的含義:啓示、結構和解釋》(The Meaning of the Pentateuch:Revelation ,Compos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Downers Grove:InterVarsity, 2009,89-91。
[14] 關於讀聖經爲理解文學帶來的好處,請參見 Timothy T.Larsen , 《文學與聖經知識:維多利亞時代與我們自己的時代》 (「Literacy and Biblical Knowledge : The Victorian Age and Our Own」) JETS 52(2009):519-35。
[15] Sailhamer,《摩西五經的含義》(The Meaning of the Pentateuch), 29。
[16] 同上,30。
[17] 例如見 George H. Guthrie,《希伯來書結構:文本語言學分析》(The Structure of Hebrews:A Text-Linguistic Analysis, Grand Rapids:Baker ,1998)。
[18] 對這裡提出要點的詳細說明,請參見本人所著《啓示錄,傳講真道》(Revelation, Preaching the word, ed. R. Kent Hughes, Wheaton, IL:Crossway),我在當中大量參考了 R. Bauckham 所做的極好的研究,《啓示錄神學,新約聖經神學》 (The Theology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New Testament Theology,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以及 R. Bauckham,《預言的高潮:啓示錄研究》(The Climax of Prophecy:Studies on the Book of Revelation,Edinburgh:T&T Clark,1993)。
[19] 對此的進一步探討,見 G. K. Beale,《猶太人天啓文學和聖徒約翰的啓示錄對但以理書的運用》(The Use of Daniel in Jewish Apocalyptic Literature and in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Lanham: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4)
[20] 編者注:這種千禧年國度的說法只是一種推測,這是前面已經指出的。再說一次:在任何預表中,在從出埃及(出離)到某 種榮耀的國度,再到最後的狀態之間並不存在中間階段。所以,這種千禧年國度的假設是沒有預表學的基礎的。
[21] 出於我們不明的原因,賽爾哈默把預表解經和意象解經做了區分。見 Sailhamer,《摩西五經的含義》(The Meaning of the Pentateuch), 91。我說的預表解經就是他描述的意象解經。在我看來,在範圍更廣闊的談論中這兩種說法的用法是一樣的。 關於「預表」與「意象」說法互換的一個例子請見 H. W Frei,《聖經敘述的遮蔽:十八十九世紀釋經學研究》(The Eclipse of Biblical Narrative:A Study in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y Hermeneutics,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74),6。令人吃驚 的是,賽爾哈默在描述意象解經時概括了 Frei 的討論。
[22] 對於本人在預表方面的探索,請見於 J. M. Hamilton,《童女懷孕生子:馬太福音 1:18-23 中預表應驗》(「The Virgin Will Conceive:Typological Fulfllment in Matthew1:18-23」) in Built upon the Rock:Studies in the Gospel of Matthew, ed.John Nolland Dan Gurtner(Grand Rapids:Eerdmans,2008),228-47;以及 J.M. Hamilton,《約瑟是彌賽亞的預表嗎?追溯約瑟、大衛和耶穌之間 的預表標記》(「Was Joseph a Type of the Messiah?Tracing the Typological Identifcation between Joseph,David,and Jesus」) SBJT 12(2008):52-77。
[23] Frei,《聖經敘述的遮蔽》,1-16。
[24] 關於「這世代」的預表意義請參見 E.Lovestam著《耶穌與「這世代」:新約聖經研究》(Jesus and 「This Generation」:A New Testment Study), trans.M Linnarud, Coniectanea Biblica (Stockholm:Almqvist and Wiksell,1995)。
[25] 關於這一點,請參見 R. E. Ciampa,《救贖歷史》(「The History of Redemption」), in Central Themes in Biblical Theology:Mapping Unity in Diversity。在聖經神學的核心主題中在多樣性中看到統一性 ed. S .J Hafemann and P. R. House(Grand Rapids:Baker ,2007), 254-308。
[26] 更多內容 E. E.Ellis,《新約聖經神學中耶穌對舊約聖經和創世記的使用》(「Jesus』 Use of the Old Testament and the Genesis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收錄於《新約聖經歷史中的基督與未來》(Christ and the Future in New Testament History,Boston:Brill,2000) 20-37。
[27] 編者注:這種千禧年國度的說法只是一種推測,這是前面已經指出的。再說一次:在任何預表中,在從出埃及(出離)到某種榮耀的國度,再到最後的狀態之間並不存在任何中間階段。所以這種千禧年國度的假設是沒有預表學基礎的。J. M. Hamilton,M 《神內住的同在:舊約和新約聖經中的聖靈》(God’s Indwelling Presence:The Holy Spirit in the Old and New Testments, NAC Studies in Bible and Theology, Nashville:Broadman &Holman) 2006。
[28] G. K. Beale,《耶穌和跟從祂的人,是否根據錯誤經文傳講正確教義?對耶穌和使徒釋經方法預設前提的查考》(「Did Jesus and His Followers Preach the Right Doctine from the Wrong Texts?An Examination of the Presuppsitions of Jesus’s and the Apostles』 Exegetical Method 「), 收錄在《從錯誤經文得出正確教義?論新約聖經使用舊約聖經的論文集》(The Right Doctine from the Wrong Texts?Essays on the Use of the Old Testament in the New),ed. G. K. Beale(Grand Rapids:Baker,1994),401。
[29] 也見 E. E. Ellis,《動態對等理論,女權主義神學和最近三種聖經譯本》(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Feminist Ideology and Three Recent Bible Translations」), ExpTim115(2003):7-12。
[30] P. R. House,《舊約聖經神學》(Old Testament Theology ,Downers Grove:InterVarsity,1998)。
[31] T. R. Schreiner,《保羅,宣講神在基督裡的榮耀的使徒:保羅神學》(Paul,Apostle of God’s Glory in Christ:A Pauline Theology, Downers Grove:InterVarsity, 2001)。
[32] T. R. Schreiner,《新約聖經神學:彰顯在基督裡的榮耀》(New Testament Theology:Magnifying God in Christ, Grand Rapids:Baker, 2008)。
[33] Hamilton,《神通過審判施行拯救的榮耀》(God’s Glory in Salvation through Judgment)。
譯/校:改革宗經典出版社。原文刊載於作者博客:Biblical Theology and Pr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