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爲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培養用詩篇禱告的習慣。
如果你還沒有建立這樣的習慣,我能怎麼勸你開始呢?我把我的論點闡述成書,收錄在《教導詩篇·卷一》(Teaching Psalms)這本書中。
下面是七個非常具有實踐性的理由。
這顯然是最重要的理由。每個基督徒都知道,我們需要禱告。而且我們原來還需要別人教我們禱告(路加福音11:1)——要知道,即使我們已經重生得救了,也不是本能地懂得禱告。主禱文定下了禱告的方式,詩篇則將其充實、並與主禱文呼應。詩篇不全都是禱告,但每一篇都可多方面地幫助我們禱告。初期教會是用詩篇禱告的,我們也應該效法他們的榜樣(例如以弗所書5:19)。
路德在《詩篇頌讚》這本詩歌集的序言中寫道:
正如老師會撰寫書信或簡短講辭,讓學生抄寫給家長,同樣地,藉著這本書,他也預備了我們應該用以稱呼天父的句子和語調。
聖經一切美妙的真理都灌注在詩篇中,使我們可以藉此以神(暨父、子、聖靈)爲樂。教父亞他那修(Athanasius)說,如果我們把每卷聖經書卷想像成爲不同的果園,詩篇就是一個各種真理果子都能生長的果園。也許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在數碼時代之前,遠行的人如果不能帶上整本聖經,總會帶上新約和詩篇。
要從詩篇中學會如何回應整本聖經的教導,需要花上一點時間,但這是值得的。如果我們學會以詩篇禱告,便會懂得在禱告中回應聖經真理的每一方面。
詩篇不但概括了聖經所有的教導,還表達了人類經歷的各個方面。我的一位學生評論說,詩篇給了他一個有更豐富色彩的情感畫板,幫助他形容、明白和感受自己及他人的經歷。正如一個孩子從最初使用三原色繪畫,到後來懂得運用微妙的色調來創作,基督徒在詩篇中浸淫過後,生命同樣也不再幼稚莽撞,而是內心變得更豐盛和細緻。
改革家約翰·加爾文在《詩篇註釋》那篇精彩的引言中,稱詩篇爲「整個靈魂的解剖」,因爲「沒有一種可知的情感不在當中像鏡子那樣反映出來。或者可以說,聖靈在此聚集了生命中一切悲傷、哀痛、恐懼、疑慮、希望、關心、困惑,簡單來說,就是所有會攪擾人心,令人分心的情感。」
你我都是情感錯置的。我們渴慕應當憎惡的事,卻對應當深深愛慕的漠不關心。矯正情感是很要緊的,因爲我們的情感決定我們渴慕什麼,因此我們總是做我們想做的事。也許神在我們心中最迫切要做的工,就是改變我們的慾望,使我們要神想要的。直到這開始發生,我們的生命才會從心深處開始改變。
以下是英格蘭聖公會的公禱書(Book of Common Prayer)中其中一篇經典的禱文的改寫:
全能的神,唯有你能整理(或重新整理)罪人心中不當的意念和情感。求你加力給你的子民,使他們愛慕你的訓誨,渴慕你的應許,以致即使在這個短暫的世界中,面對種種改變,我們的心仍然安穩於你的訓誨和應許,尋得真正的喜樂。
這正是詩篇的功效,就是校正我們的情感,使我們愛慕神說是對的事,並且渴慕祂在福音中應許賜給我們的祝福。
如果我們因怨恨、苦毒、憤怒或失落而封閉自己,這些情感能帶來極大傷害,會爲我們的生活留下不好的感覺。詩篇能把這些情感轉化,使我們仿如重獲新生。
正如加爾文寫道,詩篇會「大大教導和鍛鍊我們背起十架……以致一切對我們本性來說最苦最大的痛苦,都變得甜蜜,因爲基督也受過了這些痛苦。」
在西方文化中,我們認爲基督教是「我與神」之間的事。但是,更基本的是,這是一件「我們與神」之間的事。「我們」指的是耶穌基督歷世歷代在世上各處的教會。如果我們正確地明白詩篇,便會知道,只有當我們記得自己是基督的子民,並與所有基督的子民一起禱告和敬拜的時候,詩篇才會變得合理。
一位學者寫道:
你讀詩篇的時候 ……你就與歷代一大群忠心的見證人一同禱告、歌唱和閱讀。你所誦讀的字句,早已被唸誦過數千次,甚至數百萬次。……在你閱讀、歌唱或禱告的時候,摩西和米利暗在你身旁站著,大衛和所羅門在你前面跪下……後面則傳來耶柔米和聖奧古斯丁的聲音。 ……還有路德、加爾文和其他人,很多很多人!
最後,我們與基督同行時,如果內心冷淡,以詩篇禱告就是神的解藥。我們知道,福音的真理和耶穌基督應該是精彩和令我們內心火熱的,但實情是,我們有時真的感到冷淡、沉悶,而且毫無動力和熱誠。我們怎麼可能離開這個屬靈的冰箱,進到那爲基督湧流熱愛的烤爐當中呢?神已爲此給我們作了預備,而詩篇正是當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說服你了嗎?希望有吧!詩篇一直激起我對神的愛慕,如果能使你變得與我同樣喜歡詩篇,那我就真的心滿意足了。
【編注:本文摘錄自《教導詩篇·卷一》(Teaching Psalms)。】
譯:V. Wong;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7 Reasons You Should Pray the Psal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