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与神学
陷入「神學牢籠」的四個跡象
2023-07-12
—— Brandon D. Smith

我在2008年左右開始認真學習神學,當時正值福音派「年輕、躁動、改革宗」(YRR)運動的高峰。當時我正在接受一位衛理公會牧師的門訓,我作爲青年牧師在他手下工作,他用「五點式」阿米念主義規訓我。因此我知道了所有反對「五點式」加爾文主義救恩論的彈藥——只要有機會,我就會把它們搬出來肆意開火。

但當時YRR運動離我家很近——我在達拉斯-沃思堡(Dallas–Fort Worth)都市圈長大,馬特·錢德勒(Matt Chandler)等YRR代表人物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往。果然,我開始在晚上參加他所服事的鄉村教會(Village Church)聚會,很快就歸正接受了加爾文主義。可以想像,我開始熟練地用新的論據來反對我的舊論據。

許多人稱這是加爾文主義的「牢籠階段」(Cage Stage),而我是一個願意與人開戰的人。回想起來,我在牢籠裡這段時間帶來的最負面後果是它(只在一段時間裡,讚美神)破壞了我與導師的關係。我從深深地尊重他這個牧師和神學家,到後來開始懷疑他的智慧和誠意。

但其實並不是他改變了,而是我改變了。

對「牢籠階段」的診斷

「牢籠階段」心態在各個圈子裡都很普遍,它似乎是神學發現的一個必然結果。我在現在那些像過去的我那樣關注神學歸正的人身上看到了它。但我希望下一代能避免這種牢籠式歸正,同時避免我這一代曾經犯下的一些錯誤。

以下是我作爲一個曾經身陷神學牢籠的實踐者所總結出的四個跡象。

跡象一:對你過去的屬靈前輩、傳統、導師或英雄感到不屑。

我們很快就會批評甚至誹謗那些前輩,那些曾經教導我們的人!因爲我們現在覺得已經超越了他們。我們開始對他們的能力冷嘲熱諷,同時傾向於美化我們新發現的智慧,莫名其妙地侮辱曾經持有這種信念的前輩。

我希望我能找到記錄但未能成功,我曾經看到一條推特,它基本上是這樣說的:「我現在不同意(X神學家)了,但我之所以能夠不同意,是因爲他讓我愛上了神學。」這似乎是紀念那些引導我們之人的正確方式。就像成年子女一樣,我們不應該因爲我們在某些方面已經離開了我們的(神學)父母,就允許自己驕傲地不尊重他們。他們仍然給了我們關心神學的熱情和工具

坦率地說,一個20多歲的神學生對一個在他出生前就發表了主要作品的人進行抨擊,可能在一些方面是對的,但他的態度很少是對的。我們這些經歷過的人認識到,年輕人要看到自己的盲點有多麼困難——所以他們需要身邊的人指出來。智慧意味著謙卑和恩慈,特別是在意見分歧時。

跡象二:你的門徒對他們的前輩、英雄或導師同樣持嘲諷態度。

作爲一名教授,我經常看到學生們在意識到他們的父母、牧師或最喜歡的作家在某些方面顯然有錯的時候,會經歷衝擊。在「牢籠」裡的時期很容易讓人覺得幾十年的忠心服事現在(或一直以來)毫無價值,對學術界或教會沒有什麼益處。這些門徒開始質疑他們的導師或朋友太「膚淺」。

對於我們這些處於影響地位的人來說,我們不要再給神學牢籠裡的人煽風點火了。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我們在有人發生這種情況時予以糾正。例如,我很少允許一個學生當我面批評她的父母或牧師。她可能分享一些她牧師觀點的愚蠢之處,因爲她曾經聽到我也不同意這種觀點,但我通常會結束這種對話。

我們也需要塑造一種神學上的慷慨。當我們授課時,應該公平地、實質地代表對話者。如果我們不以領袖的身份退出籠子,我們就會不斷培養出驕傲的學生,他們不會學會認識到自己的知識有多麼膚淺,也不會意識到他們在未來可能會如何與自己意見相左。

跡象三:把正統神學縮小到一組整齊劃一的教義中。

神學牢籠階段可能會產生一種基要主義,爲了一個精選的「內部」人群而放棄慷慨的正統觀念,讓人想起高中的小團體。如果有人挑戰或質疑我們,我們就輕易地把他從我們的神學朋友圈中剔除。但是,如果你對自己的信念真正有信心,它們可以接受另一方精英們挑戰。謙遜使你能夠堅持你的信念,同時對改變你的想法持開放態度。

你不必保護自己的平台或威望,你不是在爭奪舞會之王。我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攻擊阿米念主義者「基於行爲」和「反對神的主權」。我甚至讀過衛斯理的文集,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但在籠子裡,你必須攻擊,而不是擁抱。

跡象四:熱衷於個人品牌建設,自封爲正統觀念的救主。

我們覺得有必要保護我們的品牌;畢竟,是它讓我們擁有了某種影響力。如果走得更遠,牢籠階段促使我們按著自己的喜好解釋已故神學家,好像他們基本上同意我們的觀點。這是一個在辯論中贏得廉價分數的好方法,但不是做神學或歷史的好方法。

以我們自己爲中心創造歷史是個很誘人的試探——不合時宜地或淺薄地論證過去的神學家們同意我們所有的小細節,好像批評我們就等於批評他們。

我們都有很長的路要走。罪總是在伏在門前。但要小心那些非此即彼的神學家,他們所有的討論都圍繞著他們在拯救你脫離敵人(無論是一個敵人還是一個包打一切的「他們」)方面的作用。保羅直接警告哥林多人不要有「我是屬保羅的」或「我是屬亞波羅的」心態(林前3:4)。相反,他在這封書信的後半部分說:「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13:7)

在神學上也愛鄰舍

向與你意見相左的人提出澄清的問題,這是基本的鄰里之愛。我想,撒但喜歡我們假設對方動機不良,根據一條推特或文章來判斷一個人的神學或品格,或者利用別人的失敗作爲支撐我們自己平台的道具。

那麼可悲的是,基督徒有時對彼此最惡毒。當我們在牢籠裡時,我們無法看到牢籠外的情況,因此也缺乏判斷分辨破壞教會之異端的智慧。

我們都可以求神打破我們的驕傲,柔軟我們的心,並給我們智慧來平衡信念和愛鄰里的關係。回想一下哥林多教會,保羅似乎願意允許他們在一大堆問題上有不同意見——只要他們願意圍繞著福音合一。這種合一必須包括對前人的慷慨,以及對我們自己的信念和能力的反思。

現實情況是,在基督裡的弟兄姊妹間所有無意義的分歧將在新的創造中被根除。我們將永遠生活在合一和饒恕的團契中,這要感謝戰勝我們罪心的那位。在此期間,如果我們以末世的合一而不是近視的分裂爲榜樣呢?如果我們靠著聖靈的力量,更加努力地對待彼此,就像我們在新天新地裡一樣,會怎麼樣?


譯:DeepL;校:SMH。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4 Signs You Might Be in the Cage Stage.

Brandon D. Smith(布蘭登·史密斯)是聖經基督徒標準譯本的編輯之一,也是「浸信會歸正中心」的主編。他的博客是「合乎聖經的思辨」(Biblical Reasoning)。
標籤
加爾文主義
牢籠
加爾文主義者